理性看待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互联前景
2024年3月末,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在官网公布央行数字货币互联解决方案的第二阶段沙盒测试成果,同时透露有意推出“央行数字货币互联平台”,从而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与热议。众所周知,近年来全球央行都在积极推动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研究与测试,各方也寄希望于CBDC能够缓解现有全球货币体系或跨境支付存在的矛盾与挑战。作为全球支付清算底层“信息流”传输的核心机构,SWIFT积极介入这一领域,或许给CBDC的改革探索带来更多希望。对此,笔者从如下方面理性分析其影响,并探讨CBDC的发展前景。
从SWIFT视角看其基于CBDC的创新探索
SWIFT系统为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1000家银行、证券机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和企业用户提供报文传送平台和通信标准,并在身份识别、数据分析和合规等领域提供相关服务,其每年处理金融报文数量超过84亿条。在全球跨境支付的“复杂网络”中,SWIFT系统占据了最底层的信息服务功能,与全球主要货币的跨境账户服务体系一起,共同搭建了跨境支付的“基础架构”。
与此同时,SWIFT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几方面。一是自2001年“9·11事件”爆发之后,美国依据反恐法案全面强化了从SWIFT调取涉恐金融交易和资金流通信息的权利,自此SWIFT开始逐渐打开了受政治和法律压力而弱化中立性的“潘多拉盒子”。尤其是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日益复杂,虽然SWIFT强调自己是具有系统性全球特征的公用事业公司,但事实上受欧盟或美国法律的直接与间接影响,不得不落实相关制裁措施,也影响到自身中立性。二是数字化与新技术开始给全球支付体系带来深远影响,早期基于各类跨境电子钱包的冲击实际有限,但无论是基于算法信用的私人加密数字货币,还是各国央行积极探索的CBDC逐渐涌现,其都在某种程度上绕开了原有的跨境银行间支付结算模式,也使得底层的报文传送产生了被替代的可能性。三是在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全球跨境支付体系中,能够承担信息传递功能的金融基础设施或准金融基础设施越来越多,除了如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等都具有该功能之外,各类银行卡组织、汇款公司、交易结算直通处理设施、跨国区域实时支付系统等也给SWIFT带来冲击。
由此,为了保障SWIFT广泛连接全球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和市场参与者的不可替代性,近年来其积极适应各种外部挑战而着力推动创新,尤其是在拥抱前沿数字技术方面。例如在基础服务方面,SWIFT于2017年推动设立全球支付创新项目(Global Payments Innovation, GPI),并加快ISO 20022报文标准格式转换;在增值服务方面,SWIFT通过连接电子提单平台和提高交互性,正在加速推动贸易数字化进程。面对CBDC的蓬勃发展,SWIFT自2021年正式开展CBDC专项工作,聚焦于CBDC跨境网络与服务研发,并且自2022年开始与多家机构联合测试了CBDC连接器的沙盒实验。
就其第二阶段沙盒项目特点看:一是有38家金融机构参与,且包括了欧元CBDC、新加坡元CBDC、港币CBDC等在内的7种CBDC;二是涵盖了数字贸易、外汇交易与结算、付款交收(DvP)、流动性节约机制(LSM)等多领域,共计超过125位用户在沙盒环境中测试了750多笔交易;三是环境复杂,包括7个模拟CBDC网络,以及外汇网络、数字贸易网络、数字资产网络、模拟持续连接结算(CLS)应用程序各1个,代表了数字网络和传统网络的混合。应该说,这为“央行数字货币互联平台”的加快落地奠定了基础,并且也有助于缓解全球CBDC测试中的“碎片化”矛盾。当然,这一创新探索或许能使SWIFT更好地面对数字货币时代的潜在冲击,测试SWIFT面对新技术的扩展性和连接能力,短期内对其原有业务与功能的“增量影响”还难以快速展现出来。
从全球CBDC视角看其互联互通的前景
自上世纪末期以来,伴随数字化与新技术的演讲,各国央行较早开始关注法定货币的电子化。上世纪90年代芬兰银行(Bank of Finland)尝试推动了Avant智能卡系统,通常被认为是CBDC的萌芽。随着加密数字货币的兴起,央行在其中如何发挥作用、应对挑战也成为各国研究重点。例如,面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脆弱性,2019年时任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Mark Carney)就提出,全球央行应联合起来创建多极化的储备货币系统,可以用一种全球数字货币来结束美元主导。
2023年7月国际清算银行(BIS)发表工作论文,分析了其2022年末对86家中央银行进行的一项调查。其中,参与各种类型CBDC工作的央行比例进一步上升,达到93%;超过80%的央行认为同时拥有零售CBDC和快速支付系统具有潜在价值,因为零售CBDC可能提供额外的功能。同时,调查显示到2030年可能会有15个零售和9个批发CBDC公开发行使用;超过90%的央行在设计概念验证、试点或推广CBDC时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
当然,随着越来越多的CBDC进入研究、开放、测试乃至于实践阶段,其在“百花齐放”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各自为战”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有国际货币与支付体系的“互联互通”矛盾。由此,部分央行开始着手探索这一改革。例如,2019年5月中国香港与泰国基于双方CBDC推出了Inthanon-LionRock项目;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及阿联酋央行加入,同时国际清算银行创新枢纽辖下香港中心也参与其中,项目正式更名为“多种央行数字货币跨境网络”(m-CBDC Bridge),亦即“多边货币桥”。“多边货币桥”是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建立的多边跨境支付平台,所有参与者使用一个同步、实时更新的账本;平台采用单一系统架构,参与国家或地区的央行与商业银行都可直接接入。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