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金融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外汇》2024年第13期

2013年金秋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多年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铺就了一条和平、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力量,商业银行应牢牢把握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围绕实体经济需求,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现结合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上的思考与实践,为银行同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参考与借鉴。

 

金融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

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金融服务带来发展新空间。共建“一带一路”历经十余年发展,搭建起跨国经贸文化交流新平台,拓展了国际合作共赢新模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开辟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新的历史起点赋予共建“一带一路”更丰富的时代特征和内涵,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主题。随着中资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广度、深度的不断拓展,其中衍生出的金融需求将促使金融机构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提升服务能力。提供高水平金融服务、满足“走出去”中资企业需求,将成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

四川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发展特点为四川金融机构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广阔发展机遇。作为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四川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同时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在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中具有优越地理优势。当前,四川已形成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四向延伸的交通网络枢纽,并依托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架起陆海内外联动的新动脉,成为经济发展和内陆开放新的战略高地。近年来,四川持续强化对共建“一带一路”的政策支持,制定《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打造国际门户枢纽、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深化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等举措,将四川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新引擎。

外部环境变化对四川金融机构加快金融服务转型提出了新课题。全球产业链格局深度调整,金融机构需顺势而为,从效率、安全、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深入探索转型方向,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

 

金融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和探索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践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结合四川省内陆开放前沿以及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支点的区位优势,持续强化对共建 “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助力川企“走出去”。

以跨境结算为抓手,助力共建“一带一路”贸易畅通

一是优化服务渠道,以线上产品赋能跨境资金结算提质增效。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依托中行全球化优势,积极为涉外企业提供包括信用证、汇款、托收等在内的各种国际结算产品和服务,开辟即期/远期结售汇、保函等业务的全流程线上服务渠道,为企业提供安全、便捷、高效、智能的金融配套服务。

二是聚焦外贸小微客群,以专属场景式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针对当地外贸新业态发展需求,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主动对接当地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为中小微商户提供线上化收结汇服务;围绕四川国际运输公司及货运代理公司客群运费支付场景,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提供中银航运直通车、航运在线通两项线上产品,满足航运企业电子化收付本外币运费的需求,解决该类客群运费收付时间占用长、人力成本高的难题。

三是链接全球资金管理,支持企业全球化布局。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企业对资金的高效运营需求日益迫切。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立足自身在外汇和跨境业务领域的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全球资金管理综合服务方案,助力企业畅通境内外资金流动渠道,实现全球账户可视、全球资金可控,境内外资金一体化管理和运作。

四是积极参与“先行先试”,推动外汇便利化和跨境人民币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作为四川省外汇和跨境人民币自律机制牵头行,积极推动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政策在四川落地,推动企业在跨境贸易投资活动中使用人民币,赋能企业涉外经营。

以“融资+融智”为发力点,助力共建“一带一路”资金融通

靠前服务,助力企业“走出去”。一方面,为企业在商务合同谈判、投资备案、股权交易安排、跨境结算、汇率保值、海外项目融资、境外员工工资代发等方面提供综合金融产品方案设计;另一方面,面向企业提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域特点、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经贸规则、市场风险、行业发展等信息咨询服务,助力企业做好海外投融资决策,以“融智”助力企业&ldq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