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东盟国家双边本币结算合作现状

来源:《中国外汇》2024年第13期

近年来,全球大国博弈及地缘政治冲突日趋激烈,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及经贸格局动荡调整,各国构建本币结算意愿不断增强、范围持续扩大。作为全球经济增长高地,东盟积极推进本币结算,并在政府层面达成了许多协议。以下笔者以东盟内部及与域外国家(地区)间达成的政府间本币结算协议为主[1],分析现阶段东盟构建本币结算网络的进展及现状。

 

东盟内部双边本币结算合作现状

早在20世纪90年代泰国等部分东盟国家已开始发展本币结算网络,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印尼等主要东盟国家开始大力推进本币结算,东盟内部本币结算范围不断扩大、合作方式更加多样、覆盖主体更加多元。

一是双边本币结算协议。双边本币结算协议(Local Currency Settlement,LCS)是东盟主要国家在保留外汇管制情况下,实现贸易投资本币结算的一种特殊安排。2016年,印尼、泰国、马来西亚三国央行签署LCS协议,允许本国从事外贸和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通过指定银行(称为ACCD银行)完成本币支付。为支持LCS实施,三国央行还在国内建立了对方货币外汇市场,由本国ACCD银行组成做市商,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实时汇率。随着三国通过LCS结算的贸易量稳步上升,菲律宾于2019年加入印尼、泰国、马来西亚三国间的LCS网络,目前正处于运行准备阶段。

二是边贸本币结算协议。东盟边贸本币结算协议与LCS类似,通过指定银行互开同业往来账户实施本币结算,但与LCS不同,边贸本币结算协议允许两国企业在指定银行同时开设本币及对方货币账户,且仅能开展边境贸易。目前边贸本币结算协议主要在东盟内以边贸为主、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实施。20世纪90年代,缅甸、老挝、柬埔寨已与泰国就泰铢结算达成相关安排,泰铢在四国外贸结算中的使用迅速上升并形成“泰铢经济圈”。为进一步促进泰铢跨境使用,2020年泰国又与缅甸签订协议,允许两国指定银行为从事边贸的企业同时提供泰铢和缅元结算服务。此外,越南经济快速发展也吸引周边邻国开展本币结算合作,老挝于2023年与越南签订边贸本币结算谅解备忘录,力争尽早实现两国边贸本币结算。

三是跨境移动支付系统直连。为便利域内人员交流往来,东盟还以当前迅速兴起普及的移动支付为基础,通过统一二维码标准推进移动支付系统直连。泰国2020年与柬埔寨实现直连,后又与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实现双边移动支付系统直连,本国居民可使用国内移动支付软件在对方国家扫描当地二维码,使用本币支付。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互联互通质效,2023年第42届东盟峰会提出组建工作组,在东盟全域推进移动支付系统直连,目前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文莱、越南、菲律宾七国央行已加入开展工作。

 

东盟与域外国家(地区)双边本币结算合作现状

随着越来越多国家主动探索本币结算应对全球变局,东盟国家也积极与域外国家开展本币结算合作,现阶段合作范围已由东盟“10+3”框架扩大至主要新兴经济体(见表)。

Snipaste_2024-07-09_15-52-27.jpg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