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和基本原则,强调要“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并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亟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金融业总资产超过470万亿元,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3年11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要求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决定》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并为下一阶段金融改革做了重要部署。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既是加快我国金融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也是解决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突出问题的重要路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根本。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可加快构建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水平,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宏观经济治理水平如何,很重要的一个评价指标就是金融调控效能。与中国式现代化和金融强国的目标要求相比,当前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折射出我国金融调控效能还未达到应有的高度,尤其是现代化的中央银行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强化金融监管的动力和保障。在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金融监管的制度建设逐步趋于完善,但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监管不严,全面和系统性监管不足,监管的权威性和震慑力不够;监管未能做到全覆盖,穿透力不足,存在空白和盲区,金融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自律监管缺失,监管协同以及监管立法滞后等。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金融监管状况已有很大改善,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打造高质量的现代金融体系需要。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银行市场和第二大保险市场。2024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共有143家中资银行入围。但客观地看,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的问题依然存在。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新活跃度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距,需要尽快补齐短板,深化金融市场、机构、产品和服务体系的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资本市场是我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对于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均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发展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通过深化改革,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但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直接融资比重偏低,价格发现功能尚未完全实现,市场秩序尚不够规范,投资者保护不够健全,亟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更加有力地支持科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促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必由之路。金融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健全现代化金融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主动有序推动金融业开放,大幅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限制,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稳步进展。下一阶段,需要通过深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机构投资者和海外投资者进入国内市场,投资人民币资产,以丰富金融市场主体,优化金融供给,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效率。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聚焦五个重点
结合《决定》及有关监管部门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来看,未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将主要聚焦在以下方面:
一是健全和完善科学稳健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重点是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利率走廊机制,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目标利率将进一步简化,由短端利率如7天逆回购(OMO)利率承担主要政策利率功能;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使得利率传导更加简单、明确、顺畅;从短期利率传导到中期、长期利率,打通货币市场与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堵点。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稳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更好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二是构建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从完善监管的范围来看,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机制,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防火墙”也是未来监管改革的重要方向。深化监管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明确界定国家战略、宏观调控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关系,强化监管责任和问责制度,加强中央和地方监管协同。《决定》明确提出要制定金融法,统一金融市场登记托管、结算清算规则制度,建立风险早期纠正硬约束制度,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这是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举措。金融法作为一部具有法典性质的基础性法律,类似于《民法典》在民事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它将从根本上重新定义和调整金融关系,有助于促进现有金融法律法规优化完善,全面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规范金融市场和机构行为,更好地维护金融秩序,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和金融强国。
三是健全和完善金融市场、机构、产品和服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