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经济效应与通胀影响

来源:《中国外汇》2024年第15期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新一轮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效用及影响引发各界关注。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是强化中央财政作用的有益探索。从公开信息看,今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发挥政府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通过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牵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超长期特别国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以通过财政乘数进行测算。中国财政支出的投资比例较大,从短期看是需求端的投资增加,从中长期看,一旦投资完成则是供给端的增加。中国财政乘数要高于美欧,经济拉动作用更为明显。预计今年的特别国债短期和中长期可分别带动1.4万亿元和2.8万亿元左右的经济增长,对经济与基建投资的中长期拉动作用则更加显著。与此同时,中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规模与投放结构决定了通胀效应有限。

 

超长期特别国债是强化中央财政作用的有益探索

中国在1998年、2007年和2020年均发行过不计入财政赤字的特别国债,从历史经验来看,特别国债发行对防范金融危机、应对社会重大事件冲击、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向好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当前我国宏观债务规模为历史高位,在私人部门加杠杆意愿偏低、货币政策边际作用趋缓的条件下,财政政策应当发挥更大的效能,尤其是中央财政应发挥更大作用。在不突破两会批准的赤字率前提下,凭借国家信用,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适当提升中央政府长期负债,是更好发挥中央财政积极作用的有益探索,是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对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统筹发展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预算报告提出的特别国债是超长期限,期限包括20年、30年和50年,属于附息国债,每年付息二次。这意味着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政府仅需支付利息,无需支付本金,有助于缓释其偿债压力。5月发行的30年期特别国债票面利率为2.57%,低于地方政府债收益率10个基点。在当前货币政策环境下,利用利率较低的窗口期进行举债,也有助于降低财政筹资成本。

从公开信息看,今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具体包括:1.粮食安全;2.能源安全;3.产业链供应链安全;4.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5.生态环境保护修复;6.交通物流重大基础设施;7.社会事业(产粮大县单列);8.其他重点领域,包含兴边富民行动试点城镇、边境口岸扩能改造等。以往这些领域建设因为社会公益性强、市场回报率低,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同时,由于地方效益弱、全国整体效益强,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也不高。此次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有利于补足这些领域的短板弱项,发挥政府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通过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牵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从财政乘数效应看超长期特别国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中美财政乘数表现差异化

超长期特别国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以通过财政乘数进行测算。财政乘数用于解释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或减少的影响有多大。从中外学者关于财政乘数的实证研究看,中国的财政乘数的估算结果普遍大于1,相对西方国家更大。

对比中美财政支出结构,可以看到,美国财政支出更加注重收入再分配功能,很大比例的财政支出用于公共福利类的支出(如社会保障、收入保障、医疗、健康),中国这部分的占比则相对较低。2021年,美国保障类支出占比为33.2%,中国为16.7%;美国健康医疗支出占比高达26.6%,中国为7.8%。相比之下,中国的财政支出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美国在这一部分明显较弱。2021年,美国交通运输支出占比为2.1%,中国为4.6%,是美国两倍多。除此以外,中国农林水利、城乡社会相关的支出高达16.9%,中国的财政还在节能环保、资源勘探、文旅设施等方面投入较多。因此,中国的财政支出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