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优化人民币对越南盾直接交易服务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

来源:《中国外汇》2024年第15期

中越两国经济关联度大、互补性强,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越南则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年中越双边贸易额超过1.6万亿元,其中边境小额贸易和边民互市贸易尤其活跃。广西位于祖国南疆,身处对越经贸合作的前沿,广西金融外汇管理部门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在人民币对越南盾直接汇率形成机制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不断满足两国边境地区合作发展过程中的本币结算需求,既为服务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夯实了基础,也为人民币对其他周边国家货币直接汇率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参考。

 

广西人民币对越南盾直接交易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与周边国家以及其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货币汇率挂牌的实践表明,具备一定规模的人民币对小币种货币交易市场一般是从需求侧演化而来。例如,广西人民币对越南盾直接挂牌交易市场,就是在缺乏美元的环境下,从服务中越边境贸易往来的结算需求起步,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序推进而逐步发展,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90年代):民间市场主导的自然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民间物资交换和贸易往来推动形成早期的人民币与越南盾(现钞)直接汇兑市场。1952年,中越两国政府签订了开展边境小额贸易的协议,中越边境地区经贸往来开始逐步活跃。由于当时两国均缺乏美元,中越边境贸易基本采用两国现钞结算或以物易物的方式,形成了基于民间需求的早期人民币与越南盾(现钞)直接汇兑市场。

20世纪70—80年代,中越边境贸易及相关金融往来一度中断。1983年起,中国开始非正式地允许越南边民参与集市贸易,这一阶段“地摊银行”等民间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特殊时期双边贸易的结算和汇兑需求。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中越关系恢复正常化,双方边境金融交往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第二阶段(1996—2014年):双边本币结算推动下的初级阶段

这一阶段,随着双边本币结算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中方商业银行开始“点对点”与越南商业银行合作开展结算与兑换业务,形成组织性不强的人民币对越南盾直接汇兑市场。1993年5月,为促进中越双边经贸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与越南国家银行签署了我国第一份双边本币结算协议《关于结算与合作的协定》 ,允许在中国与越南的边境贸易中开展双边本币结算。1996年起,广西辖内商业银行逐步介入对越边境贸易结算,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银行的东兴市分支机构陆续与越南商业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开办边贸本币结算业务,广西成为全国最早开展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地区之一。1996年1月至2010年5月,通过广西边贸结算银行办理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约844亿元,占同期广西跨境收支规模的14.1%。双边本币结算的有序开展,为人民币对越南盾直接汇率的形成和直接汇兑奠定了坚实的业务基础。

2010年6月,广西获批成为全国第二批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地区,自此广西与越南双边本币结算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边境地区经营主体对本币结算的需求与日俱增。为服务本币结算量增加带来的本币直接汇兑需求,2011年6月,工商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通过与越南商业银行合作推出“对开账户、对存本币”模式,在全国率先推出人民币对越南盾柜台直接挂牌交易业务,为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双边本币结算提供汇兑和结算服务。这一柜台挂牌价格,是广西金融系统在人民币对越南盾直接汇率形成机制方面的早期探索和尝试。其后,该业务在广西边境地区主要结算银行推广开来,开展边贸结算业务的银行基本会在柜台挂牌人民币对越南盾的直接汇率,并为双边本币结算形成的汇兑需求提供兑换服务。

此后,基于越南盾柜台挂牌的成功经验,广西辖内商业银行逐步实现了对泰铢、菲律宾比索、新加坡元、马来西亚林吉特、越南盾、印尼卢比、柬埔寨瑞尔、老挝基普和缅甸元等9个东盟国家货币的银行柜台挂牌交易。其中,人民币对越南盾的柜台挂牌交易量在中越边境贸易带来的双边本币结算需求支撑下,始终保持东盟国家货币柜台挂牌交易总量的95%以上。

第三阶段(2014年至今):价格发现机制的探索阶段

一是以“抱团定价+轮值定价”模式,建立人民币对越南盾汇率“零售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广西辖内商业银行在开办人民币对越南盾柜台挂牌交易初期,由于每家银行的汇率报价自成体系,在与越南代理行“对存资金”解决越南盾头寸清算的过程中,汇率基本由越南代理行主导。为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人民币对越南盾汇率报价,201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原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在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上线运行人民币对越南盾汇率挂牌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人民币对越南盾柜台挂牌“抱团定价+轮值定价”的“东兴模式”。该模式由广西辖内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机构按周轮值,轮值银行结合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美元对越南盾的汇价,以及向越方银行进行人民币对越南盾汇价询价,在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当日人民币对越南盾交易价格,边境各银行共同参考这一报价与越方银行进行议价交易,并确定对客挂牌汇价。“抱团定价+轮值定价”模式构建起零售市场上人民币对越南盾汇率市场化价格发现机制,提高了中方商业银行的汇率议价能力,使银行、企业等市场参与方获得更加公开、透明的货币兑换价格。2015年1月,在总结和完善东兴试点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该模式被推广到广西凭祥、靖西等其他边境地区以及云南、新疆、内蒙古、吉林等地。截至2023年末,广西辖内商业银行在“抱团定价+轮值定价”模式下累计办理人民币对越南盾柜台交易约1400亿元,为边民节约汇兑成本超3亿元。

二是以银行行业自律方式,推出人民币对越南盾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在完善“零售市场”价格发现机制的基础上,广西金融外汇管理部门积极推动相关商业银行研究探索人民币对越南盾银行间汇率形成机制,打造“批发+零售”的完整交易定价体系,进一步提升广西人民币对越南盾直接交易市场的定价能力。2014年,广西银行业在充分总结人民币对越南盾柜台直接汇率挂牌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人民币对越南盾银行间区域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建设时间较早,广西人民币对越南盾银行间区域交易在制度建设上没有可参考的先例。与后续在新疆、内蒙古、浙江等地推出的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