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贵州省国有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探析

来源:《中国外汇》2024年第15期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等服务,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肩负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使命,其汇率风险管理水平不仅关系企业自身发展,也关系国民经济的稳定。笔者结合问卷调查与现场走访,剖析贵州省国有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难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从问卷调查看贵州省国有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现状

近年来,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外汇管理局贵州省分局(以下简称贵州省分局)持续推进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工作,建立贵州省企业汇率风险敞口监测机制,定期向银行下发汇率风险敞口较大的重点企业名单,指导银行建立走访台账、开展靶向服务。其中,国有企业一直是贵州省分局和银行的重点宣导对象。为全面了解国有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难点,贵州省分局近期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涵盖企业基本情况、汇率风险敞口情况、汇率风险管理情况、相关工作建议等内容,共向62家省内国有企业(含在黔央企和地方国企)发放,实际收回问卷62份,占同期全省外币收支总额50万美元以上国有企业数量的一半以上。

企业基本情况。62家样本企业中,根据企业性质划分,中央在黔企业8家,地方国企54家。根据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27家、中型企业28家、小型企业7家。根据行业性质划分,制造业企业25家、批发零售业企业16家、建筑业企业8家、农林牧渔业企业2家、电力热力燃力业企业2家、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2家、信息软件业企业2家、其他行业企业5家。

企业汇率风险敞口情况。62家样本企业的外汇敞口包括美元、欧元、港币、日元、南非兰特等外币币种,其中主要面临美元汇率风险的企业有55家,占比88.7%。外汇风险敞口主要来自出口收汇、进口付汇、境外投融资敞口,其中出口收汇风险敞口占比最大,有39家企业表示面临出口收汇风险,占比62.9%。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情况。62家样本企业中,20家企业建有汇率风险管理机制或流程,占比32.3%;16家企业拥有了解汇率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员或设置了汇率风险管理岗位,占比25.8%;15家企业对汇率风险敞口进行量化监测,占比24.2%。2020年以来办理过外汇套保业务的样本企业共30家,占比48.4%。

 

从问卷调查看贵州省国有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实践

一是认知偏差影响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主动性。问卷调查显示,部分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存在认知偏差,虽有朴素的汇率风险管理认知,但没有真正理解汇率风险管理的意义,对于为什么要开展汇率风险管理,以及具体如何开展汇率风险管理缺乏深刻了解。不少企业虽然建立了汇率风险管理机制,但往往只是做一笔便了之,一些存在单边汇率风险敞口的企业更习惯于预测汇率走势,择机结售汇,而不愿意通过汇率风险对冲来提前锁汇。

二是内部信息壁垒影响汇率风险管理决策效率。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最显著的特征是决策链条过长。国有企业一般为树形管理模式,不同业务条线、不同业务节点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加上各业务条线承受的绩效考核指标压力不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决策效率。例如,贵州省某地方国企于2023年6月便有叙做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意向,但直至2023年10月底,该笔远期结售汇业务尚未通过集团审批认定,错过了最佳锁汇时机。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