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际业务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和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主要内涵,为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建设金融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提出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设银行)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其精髓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致力于打造强大的金融机构,服务金融强国建设。
金融开放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内在要求和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金融开放作出重要指示。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高度概括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八个坚持”,特别是“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为金融高水平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建设银行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对建设银行的重要批示精神相结合,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深化落实本外币境内外一体化经营,以国际业务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不断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深刻理解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纵观历史上和当今的金融强国,都具有高度开放的特征。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实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必由之路。
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是我国扩大开放的重要领域和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强调,要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积极主动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我国多次强调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金融是扩大开放的重要领域,深化金融领域改革与扩大开放,有利于促进全面开放措施的落地、推动对外开放进程不断取得新成效。
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现实需要。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配置资源、融通资金的关键作用。“十四五”期间,以金融双向开放为重要纽带,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开了经济高水平开放的新空间。一方面,金融“引进来”,吸引国际资本长趋势流入和国际金融机构快速进入,为“内循环”提供充沛的资本增量和专业的金融服务,助力“内循环”持续升级;另一方面,金融“走出去”,更加主动地参与全球价值链、经贸体系、金融市场和金融治理的重塑与优化,从根本上规避脱钩风险、改善外部环境、防范外溢冲击,推动“外循环”变革。
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是我国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高水平开放可以促进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促进金融服务升级,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主动有序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持续拓展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有力支持金融高质量发展。
准确把握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的时代要求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建设银行自觉把国际业务高质量发展放到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大局中谋划推进,坚决落实“稳外贸稳外资”决策部署,切实提升综合服务质效,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着眼国家战略全局,履践国有大行使命担当。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建设银行始终胸怀“国之大者”,锚定战略目标,准确领会总书记、党中央战略意图,积极践行国有大行服务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应有之义。多措并举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建设银行扩大在共建国家的机构布局,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跨境金融服务,以中长期国际融资产品和“三建客”系列产品[1]、境外保函等支持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落地,以“跨境易支付”全币种支付产品满足共建国家跨境支付需求,以熊猫债发行拓宽共建国家主权机构债券投融资渠道;拓展同业服务网络,与共建国家近千家银行开展合作,为共建国家金融机构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提供授信支持。精准施策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合作。RCEP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加入RCEP是中国自贸区战略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建设银行快速响应,设立RCEP区域境外机构协同发展机制,探索重点机构差异化经营策略;建立RCEP区域协同发展重点项目储备库和重点客户营销清单,引导区域内机构成立客户经理团组,为推动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发挥积极作用;搭建境外机构客户需求响应系统,数字化赋能RCEP区域高质量发展。多管齐下推进对外开放重点区域优先发展。我国正积极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对外开放新高地,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助于我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际贸易投资竞争力。建设银行紧跟国家自贸试验区建设步伐,高标准完成海南自贸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建设;加大金融支持横琴、前海合作区建设力度,促进深港粤澳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依托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政策优势,开展跨境金融服务创新,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构建全球产业链,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深挖实体经济需求,提升全球综合服务能力。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推动金融回归本源,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持续加深,为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支撑。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国际化发展需要,建设银行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印发金融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增加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外贸外资信贷投放,落实落细政策传导和制度执行。加强科技运用和服务便利,推出大数据外贸普惠金融“跨境快贷”系列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低利率、线上化、无抵押融资支持;创新电子仓单融资和物流金融服务,保障大宗商品资源进口与供应链畅通;同业中首批实现“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线上功能,推进服务贸易税务备案核验、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等新业务场景落地;全新推出存、贷、汇、兑一体的“对公外汇业务综合服务平台”,获得良好市场反响。强化多方链接和协同赋能,同业中首批与海关总署共建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融服务功能,推出“关银速汇”和“智慧收款”,开展“关银一KEY通”合作,为外贸企业提供“海关入网+线上金融”一站式服务;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持续提升短期险保单融资服务能力;与1800余家境外银行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为多家境外银行设立综合融资额度,共同支持外贸企业国际结算和融资需求。推动跨境撮合和价值创造,依托“建行全球撮合家”平台开展跨境撮合服务,为全球企业提供商机发布、智能匹配及综合服务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6月末,累计为39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近340场跨境对接活动和数字会展,服务2.3万余家境内外企业,助其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推进人民币国际使用,助力打造强大货币基础。中央金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