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质效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将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金融体系需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和数字技术手段破解小微企业服务难题,从金融行业数据共治和融合、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小微金融服务政策支持、市场环境完善等多方面着力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质效。
小微金融政策和监管不断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成为稳增长、稳就业和惠民生的重要举措。2013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从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强化增信服务和信息服务、拓展直接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加强小微企业金
融服务。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确立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明确要健全多元化广覆盖的机构体系,积极引导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延伸服务半径。2018年,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发起成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构建由政府主导的国家融资担保体系,缓解小微企业、“三农”以及创新创业领域的融资问题。2023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加大对专精特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制造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强化对流通领域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等。
金融管理部门、各级地方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通过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引导商业银行机构设立专营部门、开展“银行+政府+保险”模式服务、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业务等各项措施,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持续加大对普惠金融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普惠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对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人民银行陆续发布了《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等政策,持续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特别是,2024年以来,人民银行将普惠小微贷款的认定标准由现行单户授信不超过1000万元放宽到不超过2000万元。根据金融管理部门数据,近年来,我国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占金融机构总贷款的比例逐年增长。截至2024年3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20.4%、17.9%,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达到46.5%,较2017年末提升2倍。
国家外汇管理局以服务中小微企业为重点,持续推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比如,优化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外汇结算服务,有效降低中小微企业跨境结算成本,提升跨境结算效率和便利化水平,支持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更好服务外贸新业态;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不受净资产规模较小的限制,有效满足“轻资产、高成长”中小型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牵头搭建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便利的真实性核验手段,简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数据信息采集、核查等流程,有效提升中小微企业跨境融资的效率和成功率。
数字化赋能小微金融服务的关键因素
在小微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的同时,数字技术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小微金融服务提供了新的理念、路径和方法,也为金融机构落实普惠金融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数字金融校正了传统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严重信息不对称、高成本高风险等各种错配,能够更具针对性地支持小微企业创新,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首先,金融行业数据共治和融合是提升小微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数据是数字化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金融数据行业共治是金融机构及相关参与主体将自身拥有、控制的数据汇聚归并对行业与市场开放,使得共治参与各方在安全、有序和规范的环境中实现数据共享、融合与互用,充分挖掘金融数据资源最大潜在价值。金融行业的数据共治以及小微主体的数据开放与应用能够打破数据分割,消除数据孤岛,推动金融数据开放融合、安全流动以及金融业务生态重构,是促进数字金融、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
其次,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是提升小微金融服务的重要推动力。中小银行聚焦普惠金融、小微企业,是服务小微的主要金融力量。相较于全国性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受限于区域展业和客户范围,规模偏小,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技术和业务人才不足。因此,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与其说是技术和设备的升级,不如说是思想和理念的革新,在经营模式、管理方式、产品服务上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发展要求。
再次,多元化机构合作创新是提升小微金融服务的重要途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各种手段、方法评估和控制小微贷款中的风险和损失,比如与科技公司、互联网平台针对小微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数据和信息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在此类业务合作中,互联网平台和机构能够依托对小微企业的数据和信息优势,帮助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改进小微贷款技术和流程,提高信贷评估、决策效率和精准度,并利用合作平台渠道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线上融资服务。
最后,小微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是拓宽小微融资供给渠道,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手段。随着普惠小微贷款规模的不断增长,银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