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助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巩固提升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门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机制。中资银行作为扎根服务香港本地市场的重要金融力量,要为香港实体经济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发挥内外联动优势,参与香港北部都会区、绿色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中资银行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定位
香港是全球国际金融中心,在经济自由度、金融市场深度、国际化法律环境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内地与香港加强双边监管合作,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不断发挥香港“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港中资银行作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在两地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坚守“爱国爱港”底色,长期支持和丰富香港金融市场,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共建“一带一路”以及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金融需求,善用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高质量发展,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和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202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香港金管局)出台了包括“三联通、三便利”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助力香港在金融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资银行聚焦跨境人民币投融资、支付结算等关键领域,持续提升一体化、国际化综合服务水平,完善在港机构与粤港澳大湾区机构协同联动机制,落实好“三联通、三便利”政策举措,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以下简称香港特区政府)提出的持续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加强与内地互联互通、加快新金融领域发展“三驾马车”带动下,统筹推进服务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中资银行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统筹布局
中资银行集团总部可发挥统筹领导作用,做好助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例如,组建服务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议事协调机构,推进跨机构协同联动,推动各项服务措施落地见效。强化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属地机构的统筹管理,由辖属某一分支机构牵头,联动其他区域内机构,提升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引领作用。
中资银行可发挥香港区位优势,优化在港机构布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4年1月举办的第十七届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支持中资银行保险机构在香港设立区域总部。中资银行应聚焦关键领域,在符合监管规定的前提下,研究在港设立区域总部的可行性。例如,为增强资产选择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境外投融资审查审批质效,可探索在香港设立境外授信审批机构,推进境外机构授信审批集约化管理。又如,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等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结算清算服务,可探索在港建立与前台业务布局和发展规划相匹配的国际化集约运营中后台,在提升集约化经营的同时,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中资银行可基于经营环境和监管要求的变化,调整在港业务布局。比如,信贷业务方面,在符合属地监管规定的前提下,探索由中资银行在港机构牵头亚太区域内银团贷款筹组与市场分销,同时配套授信、考核等专项支持与政策指导,提升亚太区域银团贷款市场影响力和份额占有率。投资银行方面,在符合属地监管规定的前提下,聚焦全球并购、外资基金、境外资本市场投融资等重点客群,探索并推进大集团的并购重组、交易服务、商业性股权投资、咨询顾问、股票承销、证券经纪等投行业务协同发展,同时发挥在港机构牌照作用,重点发展股票保荐承销、债券承销发行业务,稳健开展多元股权投资、结构化融资、并购重组贷款等投融资业务,培育一流投资银行。零售业务方面,适应境外经营环境和监管要求的变化,适时调整境外零售业务发展思路,探索建设银行卡境外业务集约化中后台,承接进件录入、业务管理、系统建设、风险监测、贷后催收、电话客服等职能。
中资银行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业务方向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等的推进,中资银行在港业务将不断丰富,在跨境人民币、金融市场、资产托管、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业务领域均有广阔发展空间。
跨境人民币业务
自2009年我国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香港在深度参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和巩固了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市场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中资银行是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关键参与者,应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和纽带作用,积极构建基于服务、产品、场景的全链条营销体系,持续做好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营销推广。一是提高跨境综合服务能力,包括人民币计价、交易、结算、清算、投融资、回购等服务在内的全方位服务体系,稳定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供给,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二是创造更多人民币跨境使用场景,积极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针对国际经贸合作重点区域、大宗商品贸易以及对外工程承包等客户的人民币结算需求,探索跨境人民币全流程闭环应用新场景,引导更多领域客户接受和使用人民币。三是不断丰富跨境产品体系,围绕市场需求,丰富汇率、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为市场经营主体提供跨境人民币投融资渠道,促进离岸人民币“出得去、用得着、留得住、回得来”,带动人民币双向高效流动。此外,中资银行应积极配合两地监管机构,加快跨境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跨境清算网络的稳定性、准确性,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保障。同时,加强对人民币国际化形势和政策的研判,敏锐把握市场需求,积极向两地监管机构建言献策,推动跨境人民币监管政策的完善和人民币跨境使用领域的扩大。
金融市场业务
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持续提质扩容,仍将是我国金融改革持续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必将持续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2024年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措施,进一步拓展优化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5项措施中,有4项与沪深港通直接相关,包括3项交易标的扩容和1项港交所首次公开发行(IPO)支持举措。
中资银行应以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为契机,依托沪深港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互换通”等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拓展金融市场业务领域,升级跨境资金支付、结算、清算、托管、做市等基础服务,打造金融市场交易业务新引擎。一是创新推动香港与海外多元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积极与RCEP国家、中东地区、金砖国家的海外主权机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创新开展融资、资管、托管业务合作。二是持续做好香港市场债券承销及配套业务,支持香港债券市场建设,拓展更多海外主权类机构、企业、金融机构等赴港发债,通过提供结算、清算、交易做市等基础金融服务和个性化产品创新,支持香港成为连接国际资金和境内需求的商品交易计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