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的路径思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以制度的透明性、稳定性和前瞻性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是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力支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需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被运用到改善生产、辅助决策、协助流通和扩大消费的各个环节,通过畅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堵点,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扩大交易体量,激发市场活力,弥补市场失灵。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可极大提高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和匹配性。资金流、商品流和劳动力的充分流动和精准配置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抓手。新时代新征程,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任务,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新型工业化是数字智能的工业化,推动数字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和应用,构建数字驱动、智能主导、绿色高效的高融合生产体系,是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着力点。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相比于以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的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有利于引领生产力跃迁,推动形成数字时代更具创新性和融合性的新质生产力。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面临的主要挑战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和数字平台的赋能作用,为实体经济部门带来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当前我国在数字技术研发、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数字平台监管等领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影响二者深度融合的梗阻。
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仍需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以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具有迭代创新、广泛赋能、群体突破等突出特点,是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强大动力源泉。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在数字经济关键软硬件技术方面(如核心元器件、高端芯片和传感器、基础软件、数据处理分析等)仍处于赶超阶段(朱福林,2021),部分领域的国产零部件与世界领先国家存在代际差。下一步,我国仍需完善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形成各方研发合力。
数据要素市场化体系尚不健全。数据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正深刻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对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国正逐渐确立起数据市场化体系,但在数据确权、交易流通、收益分配等方面仍存在一系列制度性难题。数据确权方面,数据生成过程存在多元主体以及不同的利益诉求,传统的权利制度框架难以解决数据产权困境,仍需进一步完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数据流通方面,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是妨碍众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1 最大的绊脚石,企业“上云”涉及到设计、制造、生产等众多商业机密,此类数据若未得到严格保护,将威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阻碍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影响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数据交易方面,我国数据要素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尚存在定价难、互信难、入场难、监管难等难题。需围绕数据要素需求方、供给方、市场监管方、政策制定方、平台运营方等市场参与者,建立健全市场规则体系。
平台经济常态化治理滞后于平台经济发展。我国数字平台已成为就业的稳定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器以及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但平台经济治理存在监管难度大、制度建设滞后等问题。一是平台企业数据权属问题。平台企业所沉淀的数据与消费者个体、平台、平台入驻商家和监管部门均有关联,其权属界定的标准难以统一。二是市场垄断问题。平台企业基于对市场的垄断,要求平台入驻商家缴纳高额的年费,并抽取高比例的佣金。对于消费者则存在算法歧视,如“大数据杀熟”意在更大程度攫取消费者剩余。部分平台企业通过“扼杀式并购”排斥同业竞争,限制创新。三是数据安全问题。部分超大型平台企业沉淀的数据规模和价值甚至超过政府部门,平台往往以对自身有利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海量的个人数据被异化为大数据生产过程的原材料。个人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敏感数据的泄露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全。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要聚焦的重点领域
针对上述主要挑战,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要从战略全局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基于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发展、新特点和新趋势,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协同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