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转型金融 更好支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2024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性部署,意味着绿色转型使命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将加速推动各领域、全行业的绿色转型相关布局设计、落地举措展开。金融系统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将贯穿绿色转型的价值链,在政策导向、资金配置、助推产业绿色转型等诸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笔者从金融角度解读《意见》中的重点内容,并对金融系统如何支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出建议。
《意见》出台的背景与意义
2021年9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该文件作为“1+N”政策体系中的“1”,结合“N”中首要的文件,即《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共同形成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顶层设计。202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将绿色转型作为首要任务之一,标志着我国绿色转型的战略布局已拉开序幕。
源于“自上而下”的驱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转型效果显著。2013—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1%,已成为全球能耗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当下中国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以先进制造业、新型能源、节能环保等为代表的“三新”产业正逐步成为推动GDP增长的核心动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达到223528亿元,同比增长6.4%,占GDP的比重上升至17.73%,较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但与此同时,我国绿色转型进程仍然面临着诸多内外部挑战。一方面,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转型难度较大,尽管清洁能源的使用稳步上升,但其占比仍然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绿色转型发展受政治、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当前全球贸易和非贸易壁垒逐渐增多,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绿色转型带来挑战。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意见》,明确总体要求与指导思想,重点提出四项明确的工作原则以及2030年与2035年两大阶段目标,明确了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减污降碳协同能力、资源利用效率、政策和标准体系在不同阶段中所要达到的效果,以检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阶段性成果。
从金融视角看《意见》三大亮点
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中,金融系统产生的影响以“可持续金融工具与产品”为媒介,贯穿转型产业的价值链,覆盖绿色低碳发展全流程,是支撑整个进程的核心力量。通过引导与优化资金的流向和配置,在完成社会绿色转型目标的同时,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从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的角度看,《意见》内容中主要有三大亮点。
亮点一:节能环保产业规模扩大,催生大量可持续投融资需求
《意见》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出量化目标,即“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这将催生大量与可持续相关的投融资需求,引导金融系统调整资产配置,通过金融产品和工具的使用与创新带动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发展。
绿色低碳产业规模扩大并加速发展的内核,是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变革的诉求驱动的。目前,我国金融系统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逐渐衍生出直接支持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绿色金融体系”。近年来中国通过构建支持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的五大支柱(“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环境信息披露”“激励约束机制”“产品与市场体系”“国际合作”),为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等关键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当前,我国绿色贷款、绿色债券市场已较为成熟,资金大量流向绿色产业。根据《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数据,截至2024年6月,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已达34.8万亿元,同比增长 28.5%,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绿色交通等相关产业;同时,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累计发行规模为3.71万亿元,余额约为2万亿元。
《意见》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出量化目标,一方面预示着相关绿色产业将在未来若干年迅速发展,对绿色金融相关产品与工具将产生大量需求,另一方面也对金融系统如何有效发挥优化配置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金融系统将在稳步支持传统绿色产业的同时,不断扩大绿色金融支持范围,通过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绿色低碳产品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
亮点二:延长政策性激励工具,赋能金融机构持续支持产业绿色转型
《意见》提出将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延长至2027年。这将作为一项极为有效的政策激励手段,持续为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机构优化绿色信贷结构提供积极动力,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并给予长期的支持,以真正实现绿色及转型目标。
2021年11月,为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实现“双碳”目标,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该工具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工具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个领域。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成效,使用范围从最初的21家全国性银行扩展至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及部分外资金融机构。根据《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数据,截至2024年6月,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5478亿元,累计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1.1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