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避险服务进行时
眼下,正是A股上市公司的半年报发布季。在纷繁复杂的财务报表科目中,“汇兑损益”科目看似不起眼,却往往对上市公司利润产生不小的影响。事实上,汇率风险管理不仅是上市公司的关切,也关系到千千万万家涉外企业。无论业务规模、所有制类型、行业类型如何,只要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了外币计价的收付款、资产或负债,汇率变动都将对企业的盈利带来影响。正是基于汇率风险管理对涉外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企业汇率避险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多措并举、系统推进,助力企业更好地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与此同时,面对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弹性增强的新常态,银行、企业在政策推动下良性互动,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淬炼和成长。
政策:理念为先 实干为要
“《指引》有实践、有案例,给我们的汇率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了‘及时雨’。”某民营企业财务人员告诉记者。这位财务人员口中的《指引》,即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24年8月30日发布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2024年版)(以下简称2024年版《指引》)。早在2022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就曾编发《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指引》),立足于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实践,介绍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制度、外汇衍生产品工具、套期保值会计等内容,一经发布便得到市场广泛好评。2024年版《指引》在2022年版《指引》基础上,新增企业实践章节、企业案例章节和企业外汇套期会计专题,为企业细化开展汇率风险管理提供“实打实”的参考。
2024年版《指引》的发布,是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大力推动企业汇率避险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汇率避险服务的首要任务之一,便是推动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将汇率波动纳入日常财务决策,聚焦主业,尽可能降低汇率波动对主营业务以及企业财务的负面影响。“作为出口类企业,我们原先很少涉足汇率避险。如果预期人民币汇率贬值,外币收入能多结汇是最好不过;如果预期汇率升值,就等价格合适了再择机结汇。”上述财务人员表示。然而,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的趋势下,这样的“裸奔”不可持续,押注汇率走势、无视汇率避险迟早要为市场的变化而买单。一些企业因为陷入人民币单向波动的思维定势,未及时锁定远期汇率,结果人民币汇率朝着与预期相反的方向波动,好不容易积累的主业利润被汇兑损失直接“打平”。
思路决定出路。针对企业在汇率避险上的认识“盲区”,加大汇率避险宣传、提升汇率避险意识,成为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全系统上下联动、各地因地制宜,推动汇率避险理念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作为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集聚的外贸大省,浙江在企业“不愿办”方面遇到的问题比较典型。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以下简称浙江省分局)调研剖析民营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痛点,抓住民企老板这个“牛鼻子”,通过实地走访企业、面向企业负责人开展宣传,推动小微企业提升汇率避险意愿。截至2024年8月底,走访范围已覆盖浙江九成以上外贸企业。“原先老板只重视卖货赚钱,辛辛苦苦赚到了外汇,结果换成人民币发现还亏了。”浙江某外贸企业财务人员表示。“好在我们及时接触到浙江省分局组织的汇率避险宣传活动,外汇联络员上门提供宣讲服务,老板知道了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我们财务人员开展汇率避险也更有底气。”随着企业汇率避险理念的不断增强,浙江省企业外汇套保率稳步提升,2024年1—7月外汇套保率达17.9%,较2023年增长2.2个百分点。
解决了“不愿办”,接下来便是理顺“如何办”。汇率避险工作专业性强,容易让不少企业“望而生畏”。“最初我们在开展汇率避险推广时,一些企业会担心看不懂外汇衍生品,不知道该怎么操作,甚至表示,与其做看不懂的汇率避险,宁可接受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某基层外汇局人员对记者表示。2022年版《指引》的推出,帮助初次接触汇率避险的企业“拨开迷雾”,让企业了解到汇率避险不只是外汇衍生品,还可以通过人民币计价结算、自然对冲等方式实现。2024年版《指引》的迭代升级,更是进一步为企业汇率避险实操提供了一站式“指南”。“2024年版《指引》一方面延续了2022年版《指引》的核心内容,就套保策略设计、套保工具选择、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