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的思考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为常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涉外企业做好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针对性做好辖内汇率避险服务工作,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西省分局(以下简称江西省分局)深入一线调研,梳理辖内涉外企业汇率避险现状与难点,并就进一步完善企业汇率避险服务提出相应建议。
汇率双向波动凸显避险重要性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常态化,单边押注汇率走势难以为继。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波动成为常态,弹性不断增强。在这一环境下,企业押注汇率单边变动趋势的操作难以为继。
汇率风险存在普遍性,积极管理汇率风险势在必行。企业在涉外经济活动中,会产生以外币计价的收付款和资产负债,汇率波动将给以本币记账的涉外企业带来汇率风险。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小组发布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受汇率波动影响较为严重的企业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依赖外币作为单一结算币种;二是多数为纯出口型企业;三是未使用包括外汇衍生品在内的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2024年上半年,江西省符合上述三类特点的企业外汇收支总额分别占当期全省外汇收支总额的48.8%、11.8%、66.6%。此外,根据江西省分局2024年6月对辖内涉外企业开展的问卷调查(以下简称问卷调查),71.6%的企业表示2022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企业的经营收益产生了一定影响。
省内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现状与难点
现状:外汇衍生品使用程度较低,主体、产品和币种分布不均衡
近年来,江西省分局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大力推动汇率避险服务工作,辖内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但受避险理念、避险成本以及内部管理机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辖内企业对外汇衍生品的使用程度依然偏低。2024年上半年,辖内企业外汇衍生品签约额占当期外汇收支的比率仅为9.7%,虽较2023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低水平。问卷调查显示,2024年上半年使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的企业家数占比为39.1%,16.2%的企业开展外汇衍生品套期保值业务的期限超过1年。
从主体维度看,外汇衍生品套保覆盖涉外收支主要经济类型,但行业分布较不均衡。从经济类型看,2024年上半年全省外汇衍生品签约额排名前三的涉外收支经济类型分别是股份有限公司、私营有限公司、其他有限公司,与全省外汇收支规模前三的经济类型相一致,签约金额合计占全省企业外汇衍生品签约总额的86.1%。从行业属性看,2024年上半年全省外汇衍生品签约额前5大行业占比达74.7%,其余53个行业的签约额占比仅有25.3%,表明外汇衍生品套期保值的行业分布较不均衡。
从产品维度看,外汇衍生品类型、期限选择较集中。从类型看,省内企业对外汇衍生品的选择集中于市场成熟度较高的远期结售汇业务。2024年上半年全省远期结汇、售汇金额分别占外汇衍生品签约总额的21.5%、20.6%。从期限看,外汇衍生品签约期限以6个月至1年为主,其中9个月以上至1年以下(含)、6个月以上至9个月以下(含)的签约额占比分别为37.2%和17.2%,而对较短账期(6个月以下)和较长账期(1年以上)的汇率风险管理力度相对不足。
从币种维度看,跨境人民币结算占比有所提升,但短期亦有波动。跨境人民币结算能够帮助企业在跨境贸易投资中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财务成本。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人民币作为跨境交易计价和结算币种。2021—2023年,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占比由15.4%提高到29.8%。2024年上半年,受外部环境波动的影响,全辖跨境人民币收支总额同比有所减少,跨境人民币结算占比为24.5%,较2023年同期下滑5.8个百分点。
难点:国有企业“不敢做”,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