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汇率避险服务成效 支持重庆内陆开放高质量发展
从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到扩大高水平开放,国家开放发展赋予重庆重要的使命与任务。新征程上,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离不开金融外汇的深度参与和优质服务。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市分局(以下简称重庆市分局)深入推进汇率风险管理专项工作,紧跟涉外经济回稳向好、开放发展动能转换、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持续优化汇率避险综合服务,解决好汇率避险“共性”与“个性”问题,深化汇率避险服务重点领域成效,切实支持重庆内陆开放高质量发展。
支持重点行业开展综合性避险
电子信息制造是重庆市主导行业,自2019年以来连续多年保持全市工业增长“第一动力”,全球近半数笔记本电脑为“重庆造”,支持重庆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从行业逻辑看,电子信息制造上下游产业链长、带动力强,是涉外经济发展的基本盘,也是汇率风险管理关注的重点。从主体类型看,以外资为主的跨国企业在电子信息制造行业中占主导地位,其涉外业务模式相对成熟、境内外关联关系较广、跨境资金综合运用较多,汇率避险需求也相对丰富,需要对风险进行系统考量与管理。
重点行业跨国企业避险需求具有综合性
以电子信息制造为代表的重点行业跨国企业涉外业务点多面广,体现为综合性汇率避险需求。一是外贸进出口规模大、占比高、贸易伙伴多。2023年,重庆市笔记本电脑、手机、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产品外贸规模超过3000亿元,占全市外贸总值的比重超五成,贸易伙伴涉及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具有显著的全球化特征。二是跨境收支业务全面、类型丰富。在外贸基本面带动下,2023年,重庆电子信息行业涉外收支超800亿美元,涉及货物、服务、收益、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7大类、60余小项,涵盖美元、日元、英镑、韩元等8个币种,风险类型较为丰富。三是资产负债运作渠道较多。电子信息行业境内外关联企业多,跨国公司母公司对成员企业资金统筹管理力度大,资产负债跨境综合运作程度高,相关重点企业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存量占全市比重超过三成。
综合性汇率避险支持重点行业稳健发展
面对重点行业的多样化避险需求,重庆市分局注重统筹不同避险方式予以综合性支持。一是以相关试点政策支持自然对冲。结合涉外经济发展特点,推动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政策在渝落实落细,2020年以来国内资金主账户与境内成员账户间资金划转近30亿美元。通过支持跨国公司资金集中收付和轧差净额结算,提升集团资金统筹管理能力,实现收入支出对冲、构建反向头寸等,通过自然对冲降低汇率风险净敞口。二是积极对接跨境收支多元化避险。指导银行丰富避险产品供给,灵活设定交易种类、币种、金额、期限,积极对接重点行业基于跨境收支业务的汇率避险。2024年1—7月,累计支持电子信息企业开展外汇衍生业务500余笔,涵盖远期、掉期、期权等不同产品,涉及交易币种5个,单笔签约金额从2000美元至1亿美元不等,交易期限从1个月以内至1年以上不等,切实匹配了实际避险需求。三是支持本外币资产负债综合管理。针对电子信息企业原材料进口与产成品出口并存、外币存贷款规模较大、资产负债币种错配较为普遍的情况,指导银行通过“外汇存贷款+衍生业务”“本外币衍生业务+外币对衍生业务”“全额交割+差额交割”等多种方式,帮助企业有效管理资产负债、轧平流动性风险缺口。
在综合性汇率避险支持下,重庆市电子信息行业汇率风险得到有效对冲,涉外业务保持稳健发展。2024年1—7月,全市电子信息行业外汇衍生品签约62亿美元,轧差后外币收支净敞口112亿美元,实际套保比例超过50%。2024年上半年,重庆市外贸出口企稳回升,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稳步增长,笔记本电脑、手机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7%、35.8%,高于全国同类商品整体水平,成为重庆市外贸进出口回暖的主要动力。
支持新质生产力适应汇率避险常态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外贸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出口“新三样”,重庆市汽车制造相关出口快速增长,出口金额、国别持续拓展,新质生产力对开放发展的带动效应增强。2024年上半年,重庆市汽车出口200亿元,同比增长34.9%,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4亿元,同比增长2.3倍,涉及80余个国家和地区。新质生产力赋能外贸快速发展的同时,其贸易结构、资金收付呈现新的特点,对汇率避险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兴行业对汇率风险管理具有迫切需求
汽车出口(含重庆市具有优势的摩托车出口)发展有其自身逻辑与现实特点。一是外贸快速增长需要汇率避险跟进。重庆市汽摩(汽车摩托车)出口连续3年增长超过30%,2020—2023年增长近2倍,占全市出口比重由不足5%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13%。外贸规模扩大意味着风险头寸、避险需求的增长。二是汇率风险敞口更多体现为单边性。重庆市汽车出口增长“以我为主”,主要由自主品牌带动,对进口依赖度不高,近3年来相关进口仅相当于出口的10%,体现为外贸单边顺差,自然对冲的空间有限,对汇率避险的需求相对更大。三是汇率避险经验相对有限。中资、民营企业在重庆市汽摩出口中占主导地位,占重庆市汽摩制造出口企业数量、涉外收支规模的比重均超过70%。与跨国企业、外资企业相比,中资、民营企业涉外生产经营、跨境资金运作经验相对有限,货物贸易涉外收支占比超90%,业务模式、避险需求相对简单。
支持新兴行业逐步适应汇率避险常态
一是指导建立汇率风险管理框架。指导银行逐企建档、逐企对接、定向辅导,为业务发展较快的企业提供汇率避险制度构建、流程设计一揽子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建立汇率风险管理台账,“循序渐进”开展汇率避险。例如,A银行指导某民营企业建立汇率风险常态化管理策略,对60%—80%的风险敞口进行套保,达成财务成本可控的目标。二是支持开展简便易行的汇率避险。国企、民企更加注重衍生工具的易于理解和便于操作,鼓励银行结合实际推荐与企业需求相符的衍生产品。例如,B银行根据某企业收汇期限固定、金额相近的情况,有针对性开展平均价格远期结汇保值,一次性用同一价格锁定未来12个月结汇汇率,便利客户避险操作、核算。2023年以来,重庆市汽摩企业汇率避险以普通远期、简单期权组合为主,合计占比超90%。三是便利化试点与汇率避险联动服务。指导银行在推进便利化试点的同时,配套提供汇率避险服务,帮助企业锁定成本收益。例如,C银行在为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办理136万美元“专精特新”跨境融资的同时,配套办理货币掉期,衍生业务与贷款共用授信额度,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四是大力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是重庆市汽车出口的重点地区,对相关国家出口占比超七成。重庆市深入推进跨境人民币便利化,从根本上规避汇率风险。2024年上半年,重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跨境人民币收付244亿元,同比增长32.3%。
新质生产力逐步适应汇率避险常态,有力地支持了外贸发展。一是风险敞口覆盖比例提升。2024年1—7月,重庆市汽摩制造企业综合考虑本币结算、汇率避险的风险覆盖比例58.5%,较2023年提升10.7个百分点。二是汇率避险意识与习惯不断增强。2024年1—7月,开展汇率避险的汽摩制造企业超五成为连续多年套保,同期涉外收支28亿美元,同比增长18.3%。三是涉外经营、避险实绩提升。重庆市4家A股上市汽摩企业2023年报显示,3家企业境外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8%、26.9%、13.6%,3家企业境外业务毛利率提升,3家企业汇兑损益体现为净收益。
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小币种避险
重庆市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2024年上半年,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12万标箱、同比增长54%,货值232亿元、同比增长89%。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牵头9家市级部门出台《金融支持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行动方案》,2024年7月组织召开“13+2”省市人民银行支持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会议,围绕强化通道金融运营、区域一体化开放合作、经贸往来跨境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部署,其中,支持通道沿线汇率避险、建立汇率风险管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