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贸易金融单证业务数字化转型

来源:《中国外汇》2024年第18期

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的推进,各行业都在加速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数字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银行业的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贸易金融单证业务,作为连接国际贸易与金融服务的关键纽带,其数字化转型不仅关系到银行自身的竞争力,也对促进全球贸易流通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贸易金融单证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提升竞争力、优化服务体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贸易金融单证业务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市场,以及如何推动整个贸易金融领域向数字化和生态化纵深发展,已成为贸易金融领域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实务问题。

 

银行全面融入数字经济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高度重视数字金融的发展,首次将数字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一,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并强调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及安全性,数字金融的发展被看作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数字经济社会加速构建

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53.9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42.8%,同比名义增长7.3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6.45%,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壮大,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成为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引擎。

金融科技快速发展,贸易金融数字化实践不断深入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银行业务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推动了银行服务模式的变革。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提升,贸易金融数字化实践日趋丰富。银行一方面加快打造科技内核,通过对线上化渠道和智能化平台的创新投入,提高自身数字化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加快融入赋能体系,通过建立与政府机构、科技公司等第三方平台的合作,深化场景化应用,推进贸易金融向数字化转型。

“无纸化”“零接触”需求愈加迫切,数字化优势不断凸显

新冠疫情下频繁的单据延误和营业停摆,将贸易“无纸化”和“零接触”需求推向高潮,成为这一特殊时节的“刚需”。“无纸化”和“零接触”的需求变得愈加迫切,数字化优势不断凸显,单证业务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传统单证业务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客户而言,通过拓展贸易金融互联网渠道,实现线下专营与线上标准化相结合,虚拟渠道与实体渠道的服务协同展开,可以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无需传递纸质资料,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和交通成本,满足现代企业随时随地获得金融服务的需求。对银行而言,数字化转型可以提升银行的整体竞争力,有效提升服务效率,延伸特色功能的使用以及办理渠道,不断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有效增加客户粘性。同时,数字化转型还有助于银行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客户群体,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贸易金融单证业务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银行业在贸易金融单证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银行通过引入金融科技手段,初步实现了单证处理的电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利用自身金融科技优势,加快国际国内单证业务创新和贸易金融数字化转型,凭借运营集约化、服务全球化、团队专业化的服务优势,通过网上银行、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以下简称单一窗口)、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银企互联以及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直连等搭建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渠道,实现了业务的线上化、智能化、场景化。在此过程中,虽已有成功实践,但银行贸易金融单证业务数字化转型仍面临着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问题。

数字化生态尚未形成,平台融合度有待提高

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从企业、金融机构到政府都在布局“平台+生态”新模式,单一的企业视角已不足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贸易金融单证业务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服务平台的建设。目前,商业银行的线上化单证服务还主要局限在单证业务的处理,客户基数小,数据信息收集手段有限,信息与产品、服务的结合度低,没有完全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模式,在跨渠道、跨系统、跨部门的连续性上还没有形成业务的智能化,在业务资源的整合上还相对保守。商业银行贸易金融服务的客户潜力巨大,如何创建“平台+生态”服务模式,提供无缝对接客户体验,一站式满足客户需求,还需要在发展理念、战略规划、服务模式以及业务流程方面进行变革。

数字化程度较低,数据整合能力较为薄弱

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据的支持,当前银行在数据收集、整合、分析和挖掘方面尚存不足,数据资源不够丰富全面,数据质量、准确性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制约了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银行在数据治理与应用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数据挖掘着眼点较为局限。目前大多数银行对单证数据的分析应用还停留在静态分析单一产品单一环节,未动态分析流量、总量及价值贡献,未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视角,为客户营销、风险监测和经营决策提供全面参考。单证业务集约化运营积累的海量业务数据价值未得以充分发挥,数据模型建设、应用场景拓展等数据运营工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