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外汇展业改革助力外汇便利化

来源:《中国外汇》2024年第19期

2023年12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银行外汇展业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展业办法》)。以《展业办法》为基础的银行外汇业务流程再造,有助于银行提升外汇展业能力,在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的同时,有效防控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宁波银行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支持与指导下,以外汇展业全流程管理为着力点,不断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把握客户尽调、分类、监测等重要节点,持续优化内控制度、系统建设和人员配置,全面落实“防风险与促便利”的目标,为外汇便利化政策落地见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下联动  推动外汇展业高效协同

为确保外汇展业的高效运作和风险控制,宁波银行实施总分支(总行、分行、支行)联动的矩阵式管理体系,在总分支各个层级设立专门团队和部门,配备专业的外汇展业管理和执行人员,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员负责,推动全行外汇展业工作扎实落地。通过搭建总分支联动的管理体系,总行、分行和支行间实现了紧密合作和信息共享,有助于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强化风险控制,进而确保银行外汇业务的稳健发展。三者的角色和分工具体如下:

总行作为决策和管理中心,通过设立国际业务部及其下属多个二级部门,对外汇业务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在内部管理层面,总行负责对分行和支行的业务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全行外汇业务运作顺畅。在客户管理方面,总行根据不同客户类型实施差异化的管理策略,通过组建事中审核和事后监测团队,集中处理业务和控制风险。

分行作为连接总行和支行的桥梁,承担着将总行策略落实到具体操作执行层面的重要角色。具体而言,分行的国际业务部通过市场、单证和综合三个团队的协同运转,确保外汇业务的顺利进行。其中,市场团队负责客户管理,单证团队负责业务审核和处理,综合管理团队则负责风险控制和合规性检查。

支行作为银行服务的前线,承担着日常外汇业务服务的重要角色。支行的外汇业务经理负责小规模客户的业务拓展和维护,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满足客户需求。

在搭建上述总分支三级联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宁波银行通过强化岗位资格准入和考核,推动外汇展业深度融入银行日常业务运行,推动提升业务流程的合规性和银行整体的风险管理能力。

在岗位资格准入方面,为确保外汇展业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宁波银行要求尽职调查人员、业务审查人员以及合规管理岗位人员均须获得相应的资格认证,以确保客户尽职调查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业务审查人员掌握业务审查流程和标准,合规管理岗位人员能够有效履行合规审查职责。

在考核方面,为加强外汇业务的合规管理,宁波银行对管理层和相关业务人员实施了包括外汇合规考核指标在内的评估体系。这一评估体系确保了外汇业务从业人员对合规操作的重视,并通过对执行情况的严格监督,进一步提升业务的合规性。对于未能满足合规要求的个人或团队,宁波银行将依据内部规定进行责任追究,有效保障业务流程的规范性,实现预防和控制风险的目标。

 

流程革新  助力外汇业务提质增效

宁波银行所服务的客群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外汇合规和反洗钱是国际业务发展面临的突出挑战。为确保合规经营,宁波银行结合监管要求和业务实际,不断探索和优化外汇展业模式,从2017年开始推行“展业尽调五步法”,逐步摆脱凭证列举式的惯性思维,将客户展业尽调作为外汇业务办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展业模式由“两头(事前、事后)小、中间(事中)大”向“两头大、中间小”转化。

自启动外汇展业改革以来,宁波银行根据《展业办法》的要求,对客户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事前准入环节,在原有的展业尽调模型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增加相关要素项。在客户分类上,采用评分制和规则制相组合的方式,通过“机评”和“人评”相结合的方式最终确定客户的外汇合规风险等级。

在事中业务办理环节,宁波银行根据客户外汇合规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的审核措施:对一类客户采取简化审查措施;对二类客户按照“风险为本”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审核交易单证;对三类客户采取强化审查措施。此外,宁波银行还会结合不同种类业务的金额和风险等级,实行分级审查。其中,小额、高频、低风险业务以分行审查为主;大额、高风险业务以总行审查为主;对新业务、高风险业务实施总行集审制度,确保业务合规。

在事后监测环节,宁波银行采取现场和非现场“双线并行”模式。现场,通过外汇业务经理和客户经理定期回访,了解企业经营变化情况。非现场,统筹运用模型识别和人工识别进行风险管理。模型识别方面,通过客户智能管理系统建立事后预警模型,依托用户交易行为分析的智能风险引擎,将客户主体及其交易特征与客户准入时的数据标签进行比对分析,并对不同区域、不同主体、不同业务类别设置差异化、个性化的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