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个中心”战略定位 推动金融更好支持上海绿色贸易发展
绿色贸易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强调“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为发展绿色贸易提供了重要指引。上海是我国涉外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外贸进出口总值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做好上海地区绿色贸易实践,积累良好发展经验,对主动应变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新的外贸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地区实践绿色贸易成果显著
根据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报告2023》,2022年中国绿色贸易规模居世界第三位,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绿色贸易出口国和第三大进口国。上海作为新时代对外开放先行者领跑者,紧跟党中央、国务院步伐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绿色贸易发展基础雄厚、优势明显、成果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维度。
第一,从存量和增量来看,绿色贸易发展迅速。根据《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报告2023》,在绿色贸易的省市格局中,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重庆、四川、安徽和福建位列全国绿色贸易前十,占据全国绿色贸易总额的85%,其中上海绿色贸易进出口规模居于全国城市首位。当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新三样”成为上海地区绿色贸易的三大支柱。2023年,上海市“新三样”产品出口额1677.9亿元,同比增长42.2%,占同期出口总值的9.7%。其中,电动车年度出口额超千亿元大关,达1208.9亿元,同比增长43.9%;锂电子蓄电池出口额382.4亿元,同比增长50.5%;太阳能电池出口额86.6亿元,同比增长0.9%。
此外,在绿色化程度较高的现代服务贸易领域,上海亦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23年上海地区服务贸易收支合计3135亿美元,约占全国1/3;上海地区开展支持跨境电商商务的支付机构共8家,2023年外汇收支153亿美元,机构数量和交易金额均居全国首位。根据《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规划,到2025年,上海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基本形成2个千亿、5个百亿、若干个十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将为绿色贸易打下更坚实基础。外贸活动的绿色化发展,不仅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也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绿色贸易中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从市场机制设计来看,绿色贸易体系正不断完善。上海积极响应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支持绿色贸易的发展政策,结合上海发展实情,持续健全有关绿色贸易的政策法规,着力营造绿色贸易发展良好政策环境。2024年1月,《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多措并举支持绿色贸易发展。特别是在2024年出台的《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中,专门将发展绿色贸易的规定纳入总则,并对推进绿色贸易发展制度、绿色贸易发展平台及绿色贸易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规定。
近年来,上海作为贸易中心受到国际绿色贸易政策和全球链主企业的制约日益显现。对此,上海积极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印发《上海市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的行动方案》,提升产品碳足迹标准计量、数据采集、评价认证和专业服务,建设重点行业和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发布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绿色供应链“碳足迹”计算器,推动碳足迹标准和数据与国际衔接和互通互认。同时,不断完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实施绿色低碳产品评价和标识认证制度,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建立全国首个国际绿色贸易服务平台,并率先在全国开展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等,有效发挥上海在绿色贸易体系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
第三,从市场参与主体看,绿色贸易各环节实现广覆盖。一般认为贸易主要包括产品生产和产品交换两个基本过程。上海在绿色贸易具体实践中,重点围绕提升标的物绿色化、提升贸易方式绿色化和增强涉外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能力三方面展开。在提升标的物绿色化和贸易方式绿色化方面,上海以加快电力市场改革、推动绿色技术运用等为抓手,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鼓励产品的上下游各环节企业优先采用低碳、节能、环保、绿色的材料与技术工艺进行绿色设计研发、原材料采购和生产制造,鼓励开展节能技术、低碳技术绿色设计、环境服务、节能环保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注重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经济活动中达到绿色标准,以全社会之力践行低碳新风尚,从而全方位提升绿色产品贸易竞争力。
为进一步提升涉外企业ESG水平,鼓励企业主动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分工合作,上海专门出台《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能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该方案聚焦各类市场主体的优势和需求,努力引导形成以政府、行业组织、涉外企业、专业服务机构等多个主体(含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协同发展的涉外企业ESG生态体系,切实打造符合国际通行标准兼具中国特色的企业ESG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涉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上海绿色贸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持续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大幅跃升。“五个中心”联动发展、耦合共生、相互赋能,为绿色贸易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撑,绿色贸易在上海开启了迎来好机遇、具备好基础、拥有好前景的“三好”新实践。
加快建设国际经济中心有助于继续做大经济总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聚集打造一批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拓展贸易应用场景,为绿色贸易发展奠定更加扎实的环境产业基础。同时,国际经济中心建设将吸引更多先进技术、贸易人才和金融资源等优势聚集叠加,为绿色贸易长远发展蓄能蓄势。
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任务就是推动新型贸易加快发展、提质增效。近年来上海全力提升贸易枢纽功能,实施总部增能行动和全球营运商计划,为绿色贸易等新型贸易产业聚集发展、参与全球竞争保驾护航。同时,绿色贸易亦显著改变了传统贸易方式,有助于上海拓展传统贸易活动范畴,寻找并把握新的外贸增长点和闪光点,进而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能级层级。
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要求与绿色贸易发展理念高度契合。近年来上海增强航运枢纽资源配置功能,加快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新华·波罗的海航运中心指数中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三。其中,基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