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企业ESG专项报告编制策略与风险防范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和长期价值的关键指标。从环境影响的减少到社会责任的履行,再到公司治理的透明度提升,矿业企业通常需要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满足ESG要求。为此,矿业企业及其供应链关联企业普遍将ESG工作纳入其战略规划。在实际工作中,矿业企业开展ESG工作通常需要编制ESG专项报告或可持续发展专项报告,包括年度ESG专项报告和为特定目的单独编制的ESG专项报告。矿业企业在编制不同需求的ESG专项报告时,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提升报告的针对性,即关注ESG国际标准的本土化、做好ESG综合性标准的矿业行业化以及推进国家矿业行业的政策方针与企业ESG实践结合。此外,矿业企业还需要防范日益严峻的国际政治风险和ESG评价挑战,谨防ESG披露的法律风险。
关注ESG国际标准的本土化
全球普遍认可的ESG国际标准包括全球报告倡议(GRI)、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SASB)和联合国全球契约(UNGC)等。2023年6月26日,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正式发布了两项新的信息披露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IFRS S1)和《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IFRS S2)。ISSB的目标在于建立可持续相关财务披露的全球基准,以实现ESG披露的全球可比性。不断完善的ESG国际标准为矿业公司提供了一套全球认可的可持续发展框架。
中国矿业企业在采纳ESG国际标准时,需结合中国法律法规、文化背景和行业特点,分析内化后成为企业自身的准则。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将国际标准与国内政策相结合,形成一套既符合国际认可又适应中国国情的ESG准则。例如,企业需要考虑ESG工作如何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等国家政策相衔接,公司ESG工作实施如何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衔接,如何确保公司的ESG实践与国家相关生态目标相一致。
此外,中国矿业企业在海外投资时,也面临着多司法辖区的ESG披露要求。伴随着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的不断增长,这些投资面临着来自资本市场、供应链、下游客户等多方面的压力。环境和社会等非技术风险可能导致海外项目延期或中断,影响项目审批、融资和许可证。中国矿业企业在参照ESG国际标准和良好实践的同时,海外项目还需要严格满足东道国ESG规则要求,跟进当地ESG规则的发展变化。各司法辖区在《巴黎协定》等国际协定下承诺了不同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时间,由此导致各国的ESG政策发展程度各不相同。此外,各司法辖区的经济政治环境可能在实际执行碳减排目标时采取比原承诺目标更为激进的措施。以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主要东道国之一的澳大利亚为例,2024年澳大利亚的矿业行业面临着更加严格的ESG要求,澳大利亚政府计划在2024年底之前发布一套新的环境标准草案,特别关注气候和自然相关的财务威胁和机遇。9月初,作为各行业减排标准出台的前奏,澳大利亚气候变化管理局发布了各行业推动净零排放的官方报告,展示了如何在包括能源和资源在内的六大行业领域实现减排,包括哪些技术可以被采用或淘汰,如何吸引投资和管理项目时间表等。澳大利亚民间组织大多呼吁政府采取更激进的政策,例如,呼吁政府提前到2035年达到碳中和目标而不是等到国际承诺的2050年。
“走出去”的中国矿业企业在编制ESG专项报告时,可先全面分析与企业相关的、多司法辖区ESG披露要求和披露要点,然后再统合多方要求进行编制。企业在编制ESG专项报告时,不仅应在境外司法辖区的特定章节注意相关披露要求,而且整篇报告均需确保没有冲突和减损。如果遇到法律或者政策冲突,可以由境内外律师和专业人士协调提供解决方案。
做好ESG综合性标准的矿业行业化
ESG综合性标准是指将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三个方面的要求整合在一起的标准体系。ESG综合性标准体系可以帮助矿业企业全面评估和管理可持续发展风险,但是不同矿业企业具体落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亟待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于生产不同矿产的企业而言,由于特定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方式不同,不同矿产涉及的ESG风险和挑战的侧重点也不同。有的矿业企业最显著的ESG挑战是高能耗,而有的矿业企业则更容易受到复垦、生物多样性和劳动争议的影响。此外,对于上游探矿、采矿和下游矿产加工的不同矿业企业而言,在供应链的不同层级所面临的ESG挑战也不尽相同。不同的矿业企业在编制专项ESG报告时,可根据自身的矿产种类、供应链所处位置、业务特点等细化披露内容,突出重点,并有针对性地回应利益相关方的关注。
在行业ESG标准方面,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发布了《采矿和金属业集水区水管理实用指南》以及《闭矿良好实践指南》,制定了10条采矿业准则和相关的绩效预期以及8项支持性的立场声明;世界黄金协会(WGC)发布《负责任黄金开采原则》(RGMP),包括10条准则及51条具体标准,旨在为负责任黄金开采的关键要素提供指导,供世界黄金协会各成员公司采用并实施,同时,也适用于其他参与黄金开采的实体。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的《中国对外矿业投资社会责任指引》和《中国负责任矿产供应链尽责管理指南》也体现了将ESG相关综合标准行业化的努力。此外,中国绿色矿山指标体系专注于资源开采效率和污染控制等操作性指标,有助于为矿业企业开展行业化ESG实践做参考。
行业化的ESG标准制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主管机关、行业协会和有类似诉求的矿业企业长期努力,共同推进。业内领先的矿业企业可以成为行业ESG标准的积极推动者,联络各有关方面,共同推进矿业行业化标准的制定。
推进政策方针与企业ESG实践结合
近年来,我国金属与采矿行业实施激励政策、改革管理体制、加强环境管理,坚持法治为先、问题导向、综合治理。主要集中在推动下游产业发展、鼓励金属回收项目建设等方面;在持续推进金属与采矿产业升级的同时,有效提升用地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矿业企业将国家政策导向与ESG推进工作紧密结合,在大力提升ESG工作效率的同时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关键矿产对于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已成全球共识,采矿业能够为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气候技术提供原材料,因此在能源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