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服务贸易数字化跨境结算新模式
近年来,由于我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共建“一带一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是我国开放服务市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体现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为此,商业银行应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金融服务升级,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借助金融科技手段,优化业务流程,切实服务实体经济,以便民、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助力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服务贸易跨境结算便利化现状
服务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的非实物商品的服务提供与交换,主要涵盖运输服务、商业服务、通讯服务、教育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娱乐文化服务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务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商务部等24个部门制定的《“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等相继出台,商务部《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和《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发布,进一步推进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数据测算,近十年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6.1%,高出全球增速3.1个百分点。随着我国服务贸易制度逐步健全和深入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态势持续积极向好,贸易规模不断攀升。中国服务贸易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8719亿美元。其中,运输服务进出口2472亿美元,规模位居服务项目首位;旅行服务进出口2213亿美元,规模位居第二;其他商业服务进出口1584亿美元,规模位居第三。可见,运输服务占我国服务贸易交易规模比重较大,仍是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项目。
在传统服务贸易跨境结算方面,服务贸易审核难度较大。与货物贸易随附海关报关单、货权凭证等进行交易背景真实性核验不同的是,由于服务贸易种类多样,且具有“交易标的无形、定价灵活”的特征,商业银行在为企业办理服务贸易跨境结算时不仅需要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审核不同的单证,也需要重点关注企业的交易实质,以防止客户利用关联公司虚构交易或以服务贸易名义进行跨境融资等不规范现象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服务贸易业务审核不仅需要银行审核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企业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来准备复杂的审核资料。
针对传统服务贸易跨境结算的业务痛点,商业银行因势利导简化业务流程,有效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目前银行在为客户办理单笔等值5万美元以下(含)的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业务时,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的《经常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20年版)》的便利化条款,不强制银行审核单据,银行可结合客户资质、交易习惯等情况综合考虑是否审核。随着2023年1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扩大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的通知》的发布,上海、江苏、广东、北京、浙江、海南、深圳、宁波等地的银行,为客户办理单笔等值5万美元以上的服务贸易等外汇支出时,可事后核验《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税务备案表》,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和客户体验。
服务贸易数字化跨境结算创新
近年来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快速发展,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贸易新业态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境内外买卖双方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线上达成交易,其凭借“全球性、无接触、电子化”的优势在进出口贸易中表现亮眼,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在2020年5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的通知》发布后,全国共有22家支付机构、17家银行凭交易电子信息为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