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对整体价格走势决定因素的再认识

来源:《中国外汇》2024年第22期

在过去20年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直重视分析整体价格走势背后的决定因素。跟踪和对比其物价走势分析框架和决定因素的变迁,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当前整体物价形势的认识和研判。

IMF在2003年物价走势分析框架中加入资产价格因素。2003年,IMF工作论文《多国的通货紧缩:决定因素、风险与政策选择》选取四大类决定因素指标,构建多个经济体的通货紧缩脆弱性指数(DVI)。第一类指标是价格水平,包括消费物价指数、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认为过低(比如同比低于0.5%)的物价水平本身可能影响未来物价走势。第二类指标是过剩产能或产出缺口,衡量实体经济层面的总供求情况,属于分析整体物价走势的AD-AS总供求模型。产出缺口主要参考三项指标:过去4个季度产出缺口是否增加2个百分点以上,当期产出缺口是否超过2%,过去3年的实际GDP增速是否小于前10年的平均年增速。第三类指标货币和信用属于分析物价走势的货币主义分析框架,选取广义货币增速与基础货币增速的相对变化作为指标,如果过去8个季度广义货币同比增速低于基础货币增速2个百分点或以上,则说明价格下行压力加大,以此反映货币传导机制的相对有效性。具有启发性的是第四类指标,即资产价格,包括过去3年股票市场指数和房地产市场价格表现,以及实际有效汇率的升贬,实际有效汇率回升说明来自外部的价格下行压力增加。考虑到2000年肇始的美国股票市场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冲击影响,文章在分析中重视资产价格波动对实体经济层面整体价格走势的影响,强调了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传导渠道和财富效应对总供求及产出缺口产生的影响,进而传递到对价格的影响。这标志着在传统的总供求分析框架基础上,将物价决定因素的范围从实体经济扩展到货币和金融领域。但从文章以“许多国家缺乏关于房价的数据”为由在正式分析中忽略房价,以及将汇率因素归入资产价格一类来看,其分析框架并未成熟。

2009年IMF的分析框架中进一步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