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推动金融业务提质增效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强调金融机构要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需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积极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演变出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金融科技等新概念,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社会治理方式。截至2023年5月末,我国数字金融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1.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数字金融市场规模的15.6%,位居全球第一,数字金融的快速增长和广泛应用昭示着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发展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的重要意义
数字化平台是数字时代的重要产物,可以将各类参与主体进行整合,提高运作效率,降低对接成本,对数字金融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涌现出了电商平台、供应链平台、融资平台等众多不同类型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它们基于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企业提供高度便利化的服务。银行通过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有效整合数据资源,既可加强金融风险的管控,又能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从而更好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政府部门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的代表之一,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外汇局)牵头搭建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建立起政府、银行、保险公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核验机制,支持企业在线提交贸易融资对应的出口单据信息、银行在线完成出口报关信息查询验真,可实现服务贸易跨境付汇全程线上办理及贸易融资全程在线快速办理。截至2024年9月25日,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已陆续推出9个融资类应用场景和4个便利化应用场景,服务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逾10万家企业获得融资超3700亿美元,支持便利付汇超1.8万亿美元。
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融资类场景的应用有助于银行提升融资服务效率,解决传统跨境贸易融资中材料多、流程长等问题,大幅降低企业融资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下面以“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和“出口信保保单融资”两个应用场景为例,具体阐述银行如何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便利化融资服务。
“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应用场景的应用
应收账款融资是贸易融资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产品之一,银行基于借款企业的经营情况、贸易背景以及工商税务等多维度的信息为其提供纯信用或抵质押贷款。在此过程中,如何避免虚假贸易骗取融资成为银行关注的重点。为做好风险防范,通常银行会线下收集企业材料并进行人工评估核验,经过多级审核无误后才会进行放款。这类线下流程通常耗时耗力,且存在误判的可能,跨境贸易中更为复杂的贸易背景材料进一步增加了审核人员的操作难度。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应用场景上线后,应用分布式账本不可篡改、数字签名和多方共识等技术,增强银行快速准确办理单证真实性审核、重复融资或超额融资与付汇核验、跨境贸易背景信息查证等业务能力,有效解决了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中的材料审核难题,极大提升了企业融资的便利化程度。
中信银行先行先试,积极参与“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应用场景试点,通过与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直联成功为某汽车制造企业发放出口应收账款融资。该企业是一家大型跨国汽车制造集团,近年来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出口规模迅速攀升,出口业务涉及欧洲、美洲、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非常大的资金需求。一直以来,该企业与银行保持着稳定的合作关系,其出口业务中所需要的大部分资金周转均通过银行融资完成。该企业的融资需求具有频次高、规模大的特点,同时,对于融资放款时效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银行通过与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直联,使用企业申请或银行代理申请功能,为企业填报申请信息,随后由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核验报关单真实性以及额度占用情况,银行根据平台返回结果,结合行内风控模型完成后续放款审批。在银行完成融资放款的同时,发送报文到平台,平台同步更新融资状态并登记报关单实际占用情况。未来在融资到期时,企业亦可通过平台进行融资还款。该流程相比于之前人工线下审核的方式,提升了材料审核的准确性,大幅节省了审核时间,满足了客户对于资金和时效的需求。
“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的应用
伴随我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重要性的不断提升,我国企业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贸易当中,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下,如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