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赋能 打造跨境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近年来,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积极加大科技建设投入,提速数字化转型。在经历市场持续检验后,金融领域的数字化建设已从单纯高新技术开发转向从市场需求及痛点出发的金融场景及体系建设。高质量线上金融服务体系是衡量金融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及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准之一。持续开发适应市场的线上金融服务体系是切实落实好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政策的重要举措。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外汇局)牵头搭建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作为银行开放及数据对接的重要平台,对推进线上金融服务体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监管科技创新 打造金融生态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强调,要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积极主动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
银行在开展企业跨境收支结算或跨境融资时,常遇及企业跨境经营真实性审核难、信息流不完整或与资金流不匹配、单据核验过程繁冗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跨境收支结算时间长、融资难或融资额度难以扩大等问题。虽然各家银行持续数字化建设,通过对接外部监管多部门进行信息整合,但因数据非实时、数据量庞大、数据标准不一等原因,客户信息真实性、准确性难以准确核实或匹配。
2019年3月,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依托分布式账本不可篡改、数字签名和多方共识等技术特点,引入税务、海关、工商等外部监管数据和出口信用保险等行业数据,搭建了多部门数据共享开放大平台,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让银行可以高效核验业务单据真实性、融资额度、付汇额度、跨境贸易背景信息等。
各家银行通过开放银行等技术,将自身跨境业务平台直接与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对接,打通跨境结算融资等业务中企业资金流、贸易流、货物流不完整或真实性校验等堵点卡点,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特色,创新结算融资等金融产品或优化业务流程,大幅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跨境收支结算便利及自身跨境金融综合服务能力。
现阶段,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历经多轮迭代,共有13个应用场景,包括“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授权查证”“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融资结算”“出口信保保单融资”“银企融资对接”等9个融资类应用场景,“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实性审核”“服务贸易税务备案电子化银行核验”“海运费外汇支付便利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等4个便利化类应用场景。各应用场景中相应的数据开放与验证遵循现有监管规定,企业、税务、银行、物流等各方数据在不同的场景中运用与交互,金融创新产品持续涌现,企业跨境信息及档案体系不断完善,高质量跨境金融数字生态逐步形成。
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的产生是我国外汇监管科技的改革成果。对银行而言,对接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不仅是监管及合规管理的科技创新与变革性的转变,还促使监管、信息方、银行与企业进行更深入更有意义的互动,将金融服务超越单纯的交易行为,培育互惠互利的关系,充分运用数据价值,为企业及金融生态圈内的各方向协同化、智能化、自动化转变迈出重要一步。
数据高效驱动 构建合规融资新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这对金融机构全球布局与发展、金融产品与服务线上与线下结合、实现跨境支付结算与投融资便利化等提出了要求与指引。
近年来,银行根据各类融资业务场景的风控逻辑、融资主体要求、业务运行要点、外部信息等诸多因素,形成不同的融资产品模型,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线上融资产品,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不少线上跨境信用类授信产品,实现免抵押、全线上、自动审批功能,最快几分钟融资款就能到账。但银行囿于真实性核验成本高、部分融资信息难以获得、企业可能重复融资或虚假融资、不少融资产品模型风控要素不完善等困境导致线上融资不良率上升或部分风控要素繁冗,导致线上融资通过率低。
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为银行提供保单、仓单、提单等丰富的跨境贸易信息,有助于银行交叉验证数据真实性,并提供银行间融资信息互动和经企业授权的企业经营信息查证等功能,对已使用或超额融资,银行据此及时拒绝异常业务办理,有效遏制重复融资风险,并可高效便捷地核验交易过程中涉及的主体资质、交易标的及单证的真实性,通过查看质押品实际状态及有无被反复利用帮助银行防范融资风险。大部分银行与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对接后,优化其线上跨境融资产品审批及风控模型,有效控制线上跨境融资不良率,提高企业线上融资申请通过率。
在目前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已有的应用场景中,融资类场景占近三分之二,其中“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融资结算”“中欧班列长安号融资”“中欧班列齐鲁号融资”等为区域特色融资场景。此类场景中,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商流、物流和资金流数据与融资数据上链,解决信息割裂,实现信用打通,提高数据可信度。通过扩大企业历史涉外交易数据及整体运营情况数据等,协同企业以跨境业务数据为底座,结合物流、交易对手情况等数据构建更加全面的线上授信模型,精准测算专项授信额度,真正破局“融资难、融资贵”。
银行融资审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对企业主体情况、还款来源、贷款用途、担保措施等多个关键要点。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经营情况的真实性验证、企业信用实际情况查验做了有力支撑,也成为各家银行构建跨境融资模型的重要数据及信息来源。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