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深耕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多元场景 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

来源:《中国外汇》2024年第22期

对外贸易是我国开放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其持续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我国外贸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往往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棘手问题。如何为外贸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高效金融服务,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浙商银行积极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国家相关部门关于“稳外贸”方面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从社会价值向度推动“善本金融”实践,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场景金融为抓手,强化技术与数据双轮驱动,创新跨境金融服务产品和业务模式,提高跨境金融综合服务能力,全力解决外贸实体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外贸企业提供多元化、便捷高效的融资解决方案,多维度赋能“稳外贸”建设,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

 

数字化:让企业信息数据创造价值 解决融资“难”

我国民营企业是外贸出口的主力军,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近6成。在民营外贸出口企业中,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其资产规模小,普遍缺乏可抵质押资产,历来存在授信融资难的问题。同时,中小微出口企业因其市场竞争处于劣势,出口销售账款期限一般较长,资金占用大,特别是在近几年外需疲软、订单下降的大背景下,中小微出口企业订单难接、账期延长的情况愈发凸显,对外贸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各家商业银行深刻认识到企业信息数据的价值,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资产状况薄弱、银企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融资难问题,秉持“数据多跑路、金融更便捷”的数字化思维,创新数字金融服务。以浙商银行为例,该行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打造出“出口数据贷”和“浙商数据保”等大数据授信模式。该类模式以系统模型审批替代传统人工审批,根据获取的企业跨境信用信息,结合银行大数据风控平台,进行客户风险画像后,由系统为符合条件的客户核定一定授信额度。大数据授信模式实现了从客户准入、授信审批到贷后管理、风险预警的全流程系统管控,为中小微出口企业提供信用方式授信支持,满足其融资便利和汇率避险等金融服务需求。

与银行大数据授信模式匹配运用的,是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外汇局)牵头搭建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银企融资对接”应用场景。该场景搭建了企业与银行的沟通平台,成为银企融资对接“桥梁”。商业银行将“银企融资对接”应用场景功能与大数据授信产品进行无缝对接使用,让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变得不再是难题。如浙江绍兴某外贸小企业,长期从事欧美国家出口纺织贸易,年海关出口量1000万美元左右。2024年起,企业计划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但目前在银行的授信已无法满足,抵押担保物有限,融资需求亟待解决。企业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银企融资对接”场景功能,向银行提交了授信融资申请。收到企业的授信融资申请后,银行人员第一时间与企业联系,了解企业经营相关信息后,以“出口数据贷”大数据授信模式,快速给予该企业信用授信额度450万元,为企业扩大生产、拓展海外市场解决了燃眉之急。以浙商银行为例,截至2024年8月末,已有1800多家外贸企业获批“出口数据贷”授信额度,合计金额超过41亿元,融资放款累计金额超过66亿元。1000多家外贸企业获批“浙商数据保”授信额度,合计金额78多亿元,通过占用授信额度方式减免汇率避险所需保证金累计金额34多亿元。

大数据授信模式的创新应用,是数字化解决外贸出口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具体体现。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企业的信用状况和经营数据进行深入评估并进行画像,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这种基于企业信息数据的授信模式,不仅提高了企业授信的效率和精准性,也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为外贸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平台化:让出口贸易融资打破传统 解决融资“繁”

传统的出口贸易融资方式,往往存在繁琐、复杂、成本高昂等问题。出口贸易笔数多、单笔金额小,银行办理出口贸易融资时对贸易背景的审查工作,一是缺少有效验证渠道,主要依靠单据比对、人工判断,难以防范贸易背景虚假和重复融资风险;二是操作繁琐,工作量巨大,人力成本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各家银行坚持守正创新,针对传统出口贸易融资存在的痛点,创新打造了多种创新融资模式,帮助外贸企业有效盘活出口应收账款等出口经营活动形成的流动性资产,以池化方式办理出口贸易项下融资,融资品种由企业自主选择,并支持融资币种、期限等错配。同时,各家银行加大科技开发应用,浙商银行是在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首家以系统直联方式对接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应用场景的银行,将该场景功能内嵌业务系统,通过系统接口实现银行业务系统与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联机实时数据交互,进行在线核查单证信息、联动登记融资信息,保证数据交互准确性、及时性。基于出口应收账款项下融资业务全部实现贸易背景在线核查,企业申请办理业务时,申请材料较以往出口贸易融资大为简化,并实现全流程线上化、电子化,无需纸质材料,企业可按需随时随地办理融资提款。以浙商银行为例,截至2024年8月末,其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核验单证超过23万份,融资服务客户近2500家,融资放款金额累计折合141.78亿美元;累计监测到近2450张、总计金额近2.5亿美元的单证为已使用或超额融资状态,并据此拒绝了相应的异常业务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