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外汇助力安徽自贸试验区擦亮特色名片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安徽自贸试验区挂牌设立四年多来,致力于打造内陆地区制度创新和改革开放高地,推动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以下简称安徽省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安徽省分局(以下简称安徽省分局)围绕安徽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和建设需求,聚焦产业特色、引领金融创新,助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推动实现特色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沿江通海的内陆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在长三角经济带、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作为安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与自主创新的“试验田”,安徽自贸试验区聚焦区域特色、产业特色,提出了特色鲜明的差别化战略定位。其中,合肥片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产业,打造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芜湖片区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航空、机器人、跨境电商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区;蚌埠片区重点发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建设世界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挂牌设立四年多以来,安徽自贸试验区积极践行“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担当,聚焦贸易投资便利、金融开放创新、科技产业融合、营商环境优化等领域,形成了221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4项为全国首创,1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安徽省分行、安徽省分局将自贸试验区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引领金融创新,在金融模式、金融产品和跨境便利等方面探索形成了18项具有安徽金融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项创新成果入选国家级金融制度创新案例,并作为自贸试验区第7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以制度创新“活水”为自贸试验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截至2024年9月末,安徽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突破10万家,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近四分之一的进出口额和近四成的利用外资额,跨境收支稳步增长。2024年1—9月,安徽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额1741亿元,同比增长19.8%,高出全省13.5个百分点,助力全省进出口总值跃居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自贸试验区内企业跨境收支占全省32.2%,较自贸试验区设立前增长11.6个百分点。
靶向金融创新发力 服务特色产业发展
聚焦科创产业,先行探索改革创新
安徽的科技创新,可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每一次来都看到新的飞跃、新的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考察安徽时发出的感慨。2024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7位,连续十余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为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安徽省分行、安徽省分局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指导下,主动探索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集成推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优化金融科技创新,擦亮安徽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名片。
一是探索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境内融资新模式。科创企业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在创业、研发、投产各个环节存在长期的资金需求,但因轻资产、风险大,银行提供的科技信贷收益和风险不相匹配,不愿为此类企业提供融资。为破解这一难题,安徽省分行主动探索,在全国首创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推动银行机构以投行思维改造传统信贷模式,创新以金融服务优先权为基础的跨周期风险收益动态平衡解决方案,开创科技金融新理念和新模式,促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安徽自贸试验区既是制度创新高地又是科创龙头企业的集聚地,具有推动创新政策落地科创企业的先天优势。安徽省分行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大金融创新政策推广力度,实现三个片区所在市“共同成长计划”签约企业家数在全省占比达50%、贷款余额占比逾四成,切实支持了科创企业发展。
二是支持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科创企业跨境融资。自2022年5月安徽获批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以来,安徽省分局聚焦自贸试验区科创企业集聚特色,注重发挥政策叠加优势,将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与其他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政策、自贸试验区外汇创新政策、政府部门产业支持政策等相结合,找准政策结合关键点,通过制作图表和短视频、召开银企座谈会等方式深入推介、精准传导,统筹政府、银行和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等多方力量,支持自贸试验区科创企业发展。截至2024年9月末,累计推动安徽22家中小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科创企业参与试点,签约跨境融资8438.2万美元,对科创企业信贷支持形成有益补充。
三是优化科创金融服务。其一,加快完善账户体系建设。2024年2月,安徽获批办理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2024年5月,芜湖片区落地全省首个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一站式”满足企业自主使用和管理本外币账户资金的需求,企业结算效率大幅提高。截至2024年9月末,自贸试验区内银行共开立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61户,办理外币资金收付7373万美元。其二,科技赋能业务发展。安徽省分局推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上线“出口应收账款融资”等6个应用场景,指导自贸试验区36家企业通过该平台实现融资,占全省该融资渠道的半数以上。其三,加速推进创新业务。2024年10月,合肥市获批全国第二批“科汇通”试点,安徽省分局加速推进,助力解决科研机构跨境资金调拨难题,支持合肥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协同共进。
聚焦先进制造业,增添经济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安徽先进制造业聚链成群。全球10%的显示面板,全国50%的光伏玻璃、20%的光伏组件、15%的家电和10%的汽车均在安徽生产。一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龙头企业集聚安徽自贸试验区。为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安徽省分局围绕贸易结算、海外布局等重点环节创新业务流程,支持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自贸试验区内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实现贸易结算“秒申请、分钟办”。其一,依托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优化跨境贸易外汇结算。探索搭建自贸试验区优质企业名单互认平台,鼓励区内试点银行自愿参与,解决了企业重复申报及“身份”不互通的问题;创新经常项目单证审核“白名单+自律监管”模式,建立“跨境结算白名单企业”,实施差异化管理,提升企业结算业务办理效率;落地全国首笔流通性弱的小币种结算新模式,指导境内收付款银行和境外中转银行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