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与教训
根据《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数据,202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占全球当年流量、存量的11.4%、6.7%,流量和存量均位居世界第三。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在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上与发达经济体不尽相同。美国和日本作为全球经济大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和策略对全球经济格局影响深远,其实践经验显示,发展与安全问题始终是对外直接投资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美国和日本对外投资模式和趋势,一方面可为我国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对外直接投资质量、有效应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提供经验借鉴,另一方面可为我国跨国企业实现全球化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有益参考。
美国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状况
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取代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均常年稳居世界第一(见图1、图2),其发展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9世纪9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1914年以前)。南北战争后,美国资本主义进入飞速发展时期,美国不断积累资本,并逐渐成为资本输出大国。从地区分布看,这一时期,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遵循的原则是就近投资,且资本多流向经济落后地区。从行业分布看,对于拉丁美洲和加拿大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美国侧重于对石油和矿业的投资;对于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美国则重点投资制造业。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4—1945年)。美国利用欧洲经济恢复和自身积累雄厚经济资本的契机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并于1945年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对外投资国。从地区和行业分布看,这一时期美国仍然以邻国为主要投资国,对拉丁美洲和加拿大的投资占较大比重,且集中在采矿业和石油业等原材料初级产品行业,但投资的相对总量已经开始有所下降;随着美国在制造业上的国际比较优势越来越突出,出于抢占市场的目的,对欧洲的投资份额逐步增长,且以制造业和公共工程为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前(1946—200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地位也进一步提高。同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标志着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式确立。美国基本稳坐世界对外直接投资额第一的位置。从地区分布看,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逐渐聚焦发达国家。从行业分布看,随着美国在高新技术等知识密集型产业方面垄断优势逐步凸显,对外投资的行业结构从以石油、采矿业等资源密集型行业为主逐渐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当中。值得注意的是,1970年以后,美、日、欧之间的商业竞争加剧,致使美国继续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其对外直接投资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从投资方式看,这一时期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由最初偏好的独资模式逐步过渡到独资、合资相结合的灵活策略,并最终转向以大规模跨国并购作为主要的投资手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至今。2008年,美国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消费者信贷违约等危机,对外直接投资步伐也逐渐放缓。此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数额几乎每年保持小幅上涨态势。
日本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进程主要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的,其规模与本国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大致经历了起步、成长、高速发展、停滞和调整、恢复五个阶段(见图3、图4)。
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1969年)。20世纪50年代,日本开启对外直接投资。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处于恢复期,国内资金短缺,资本需求急速攀升,使得企业投资更加关注国内市场。同时,日本政府对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一定的限制,审查比较严格,这一时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需求较小,规模也很小,领域有限,主要以资源获取为目的,属于起步阶段。
成长阶段(1970—1980年)。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已经得到较好恢复,经济实力大幅度增强,工业化进程也接近完成。进入70年代,日本经济达到增长巅峰状态。到1975年,日本一度成为世界第四大对外投资国,仅次于美国、英国和德国。从行业分布看,这一时期日本对海外资源的投资比重较大,但投资重点已逐渐转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此外,日本也开始将国内相对劣势的产业逐步转移到海外,这一策略成为其对外投资的显著特点。从地区分布看,日本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增长迅速,但受产业转移模式的影响,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仍占主导地位。
高速发展阶段(1981—1991年)。20世纪80年代之后,日本的社会经济环境经历了显著的变化。随着国内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成本持续上升,日本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力度,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特别是1989年、1990年和1991年这连续三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额超过美国,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对外投资国。从行业和地区分布看,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对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进行以技术为核心的投资;其次,对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进行以资本为主的投资;最后,对中国和东盟等进行以劳动力和资源为基础的投资。从投资方式看,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开始呈现出多样化,包括绿地投资、收购和兼并等多种方式,其中跨国并购成为重中之重。
停滞和调整阶段(1992—2008年)。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历了泡沫经济的破裂,经济遭受严重衰退,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保持在较低水平,并呈现出波动趋势。从地区分布看,日本对亚洲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重视度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日本开始把投资重心放到中国上。
恢复阶段(2008年至今)。随着日本经济逐渐恢复,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额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从地区分布看,日本实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重的策略。随着我国不断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劳动力成本相应有所提高,日本开始将部分对初级产品的投资转向劳动力更加低廉的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从行业分布看,日本不断扩大对海外制造业的投资,对金融、保险、商业、化学、医药等高价值行业投资比重较高,对初级产品和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比重较低。
美国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及教训
美国
建立完整的外资政策支持体系。美国高度重视对外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