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美元”的历史作用与未来展望
美元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与交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石油美元”机制。该机制形成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对于维护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石油美元”机制是美元霸权在大宗商品领域的一个具体体现,为此,各国在不同时期也曾采取一系列摆脱该机制的措施。虽然从长期来看,“石油美元”机制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将会有所下降,但考虑到历史惯性、石油在全球能源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政治等因素,“石油美元”机制或将维持较长时间。
“石油美元”机制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亟需通过新的措施来巩固美元地位。1971年8月,美国尼克松政府关闭黄金窗口,终止了以35美元/盎司向外国官方持有者提供黄金的承诺。当年12月,美元对黄金开始贬值,随后在各国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压力之下,美元持续贬值,最终导致1973年3月美元全面浮动。为了挽救美元地位,美国政府的当务之急是为美元寻找一个新的“锚”,以重新确立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考虑到石油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美国决定将美元锚定在石油上。一般认为,美国与沙特通过秘密协议建立“石油美元”机制。该机制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美元成为沙特石油贸易的唯一定价和结算货币,二是沙特利用美元储备购买美国资产,从而实现“美元回流”。1974年7月,美国与沙特就“石油美元”投资美国政府债券达成“附加安排”,同年12月,沙特就未来6个月内购买25亿美元债券同美联储达成首次协议。“石油美元”机制开始运行。此后“石油美元”协议不断调整变化。例如,沙特要求购买美国国债必须保密,但2016年5月美国财政部首次公布了沙特持有美国国债的细节。时至今日,“石油美元”仍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石油美元”对于美元地位的历史作用
“石油美元”对于确保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国际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当前美国维持美元地位仍有一定影响。“石油美元”机制的建立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美元地位提供支撑。
第一,美元作为石油定价与交易货币使其重新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锚”,重新将美元带回至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从此前的固定盯住黄金转向全面浮动,美元出现大幅贬值,美元的信誉受到各方质疑。美国需要一个新的“标的”来锚定美元。此时,美国政府找到了石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石油逐步替代煤炭成为国际能源市场的核心。20世纪60年代中期,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首次超过煤炭,人类正式进入石油时代。沙特是中东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国。20世纪70年代,沙特石油产量迎来迅猛增长。1973年,沙特石油产量占到中东地区石油产量的35.7%。通过与沙特签署双边协议,美国成功通过沙特促使其他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也同样以美元作为石油的计价货币。1975年,OPEC宣布以美元作为石油贸易的交易货币,标志着“石油美元”机制正式形成。由于石油在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市场中占据基础性地位,该机制推动其他大宗商品以及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纷纷以美元进行标价和交易结算,从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重新将美元置于全球经济交易的中心货币地位。
第二,各国对于石油的需求推动了对于美元的需求。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各国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高,间接带动了对美元的国际储备需求。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1973年,石油消费占世界能源消费的比例达到48.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石油消费比例则达到56.2%,1971—1979年,世界石油需求量增长了32%。伴随着各国对石油需求量的增长,以及石油危机所引发的石油价格快速上涨,各国亟需大量美元储备来满足石油进口需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1973—1977年,美元外汇储备增长达到102%(按特别提款权汇率计算),美元储备增量占到官方持有外汇储备增量的3/4。即使如此,仍有部分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出现巨大的美元缺口。据IMF统计,受石油危机影响,1973—1977年,100个发展中国家的外债在此期间增加了150%。为解决石油危机造成的美元流动性不足问题,IMF分别在1974年和1975年设置了两个石油贷款(Oil Facilities)安排,总计为成员国提供了69亿特别提款权的流动性支持。
第三,沙特等中东石油生产国将巨额美元收入重新投资美国,确保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可持续性。在石油出口的推动下,沙特等石油出口国的石油美元收入快速增长。根据IMF的统计,1973—1977年,主要石油出口国的石油出口收入总计达到5130亿美元。1974—1984年,石油出口国的石油贸易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基本都在10%以上,最高曾超过20%。1974—1981年,石油出口国积累了超过4000亿美元的经常账户盈余。这些巨额经常账户盈余很大部分流入美国,被称为石油美元的“回收”或“再循环”。这使得包括沙特在内的石油出口国持有大量美元资产。根据美国学者David Spiro的统计,1977年沙特持有的美国国债占到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总额的20%。而根据美国审计总署(GAO)官员1979年7月在美国国会的证词,1978年底OPEC国家投资到美国的各类投资估计达到521亿美元。1981年包括沙特、科威特、阿尔及利亚、阿联酋、利比亚等8个石油出口国的外汇储备接近500亿美元,占到全球外汇储备的14.4%,其中绝大部分是美元储备。石油出口国资金回流美国,并将外汇储备投资美国国债市场,既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缓解美国的财政赤字问题,同时也帮助美元重新确立其在国际储备资产中的核心地位。资金回流美国还可以缓解美国国内储蓄不足问题,有利于促进美国的消费与投资,从而支撑美国的经济发展。
各国摆脱“石油美元”机制的努力与尝试
“石油美元”机制建立之后,美国极力维护该体系的运转,但这中间也一直存在各种尝试摆脱“石油美元”的努力。
在“石油美元”机制刚建立不久,OPEC就曾试图取消以美元为石油标价和结算。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OPEC宣布石油禁运,造成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