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银行理财市场稳量提质

来源:《中国外汇》2024年第24期

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深化的背景下,近年来银行理财市场逐步推进产品净值化转型,业务多元化发展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24年银行理财市场在政策的积极推动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增量提质,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融资,继续助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银行理财市场稳中有进

2024年我国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稳健增长,产品和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投资者结构更趋多元,理财产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理财公司数字化转型、风险管理和合规建设得到持续加强。

监管政策奠定发展基础

监管政策通过加强合规建设与市场监管,在促进理财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4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指导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金融行业的发展重点,并要求银行理财市场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政策方面,金融监管总局强化穿透式监管的要求,推动银行理财业务向更加透明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金融监管总局还发布《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旨在完善金融法律框架和健全监管措施。这些监管举措的持续实施,为理财市场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拓宽了理财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

理财市场发展良好

理财产品规模增速趋于稳定,市场结构得到持续优化。根据市场机构估算,截至2024年11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存量规模达29.8万亿元。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到28.52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72万亿元,较2023年6月末增长12.55%。净值型理财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主流地位。2024年上半年,净值型产品余额达27.84万亿元,占理财产品总体余额的97.62%。这反映出理财市场在资管新规落地实施后逐渐摒弃“刚性兑付”的传统观念,投资者对理财产品风险的接受度和认知度有了显著提升。

从产品类型看,2024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公司共新发1.54万只理财产品,募集资金33.68万亿元,同比增长21.37%。其中,固定收益类、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分别为27.63万亿元、0.78万亿元和0.07万亿元。固定收益类产品仍然是市场的主力,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96.88%。值得注意的是,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指的是主要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且这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的产品。这类理财产品名称中的“固定”是指投资标的中的债券、存款等固定收益资产,并非指产品的收益固定。实际上,从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和净值型理财产品在我国理财产品总体规模中的占比可以看出,二者高度重合。

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不断增强

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显著。从投资投向看,理财资金在2024年上半年已投入30.56万亿元,重点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和权益类资产,银行理财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从具体的投资行业看,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是理财资金投入的重点领域。截至2024年6月末,理财资金投向绿色债券的规模超过2700亿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项目,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此外,理财市场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投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理财资金规模超过1000亿元,有效支持了共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在支持中小微企业方面,银行理财产品发挥重要的“资本补充”作用,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24年6月末,理财资金投向这一领域的金额超过4.3万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资金难题,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养老理财方面,2024年上半年,有6家理财公司推出23只个人养老金产品,累计销售金额超过47亿元。养老理财产品是养老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居民财富保值增值,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对亿万居民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理财公司在产品设计中融入长期稳健的投资策略,并加大投资教育宣传力度,以增强公众的养老规划意识。从资金投向看,银行理财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投资者结构优化,理财收益保持稳健

银行理财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投资者数量稳步上升。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总数已增至1.22亿人,其中个人投资者比例高达98.74%。这一数据揭示了理财产品对个人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理财公司也在通过普惠金融产品吸引低收入人群和新市民群体参与理财市场。

个人投资者在风险偏好方面展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截至2024年6月末,二级(稳健型)投资者占比最高,达到33.82%,这类投资者倾向于选择固定收益类产品,追求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回报。一级(保守型)和五级(进取型)投资者的比例较2024年初分别增长0.64和0.19个百分点。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比例有所上升,反映出理财客户的风险偏好有一定的分化,投资者教育的效果在逐步显现。

从产品收益看,理财产品收益整体保持稳健,2024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达到2.8%,累计为投资者创造3413亿元的收益,同比增长3.11%。其中,银行机构和理财公司分别贡献727亿元和2686亿元的收益。尽管产品平均收益率相对较低,但理财公司通过创新产品和优化资产配置,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求,实现了稳健收益与多样化投资需求之间的平衡。

数字化转型与科技创新有序推进

2024年,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理财市场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金融科技的运用显著强化了理财公司的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能力。银行理财公司在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应用方面不断提升,在提升产品管理能力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以国有理财公司为例,交银理财建立了全面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环节的数字化风险监测体系。通过智能化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理财产品投资风险的实时监控。事前的风险预测模型与事后的异常监控机制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