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再聚新优势

来源:《中国外汇》2025年第1期

2024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较2023年有所下降,这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跨境FDI流量下降相伴发生,也与我国产业升级形成的投资门槛上升有关,更与全球内顾倾向增强、保护主义特别是外商投资审查强化相关。这一年,与主要国家进一步收紧投资审查不同,我国积极扩大开放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展望2025年,我国门类齐全的全产业链优势将继续巩固,在应对主要国家投资审查、地缘政治风险扰动方面更有定力,外商在华投资更具中国特色。

 

2024年全球FDI剧烈变化

2024年全球FDI监管持续强化投资审查。一是普遍性投资审查渐成常态。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少35个国家进一步出台了59项投资限制性举措。其中,2024年10月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欧盟境内FDI审查报告显示,22个欧盟成员国现已实施FDI审查制度,爱尔兰FDI审查制度即将生效,其余4个欧盟成员国(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和希腊)预计将在2025年出台FDI审查制度。二是投资审查“政治化”趋势愈演愈烈。欧美经济体普遍加强了政治性投资审查,不完全从经济角度审批外商投资,而是更加看重资本方是否来自中国或者是否具有国有股东背景。据联合国统计,2023年全球新增四个国家引入FDI审查制度,2024更多国家跟进,如英国提出调整其国家安全和投资(NSI)制度,澳大利亚宣布将加强对外国投资采矿和提炼关键矿物的审查,新加坡《重大投资审查法案》也于2024年生效,美国商务部于2024年3月发布出口管制新规,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资本对投资我国芯片产业的忌惮心理。

2024年全球FDI经历剧烈变化。一是全球FDI增速再次陷入波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FDI流入反弹至8020亿美元,但“前高后低”情况突出:一季度增长超过一倍后,二季度骤然下降了36%。FDI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间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生产率的比较优势变化,因而国际投资本身就有明显的逐利流动波动特征,再叠加FDI具有涉及企业控制权转移的敏感性,东道国产业政策和投资审查带来额外意外因素,短期内全球FDI呈现大起大落特征。

二是发达国家之间的FDI并未实质性大幅增长。OECD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OECD吸引的FDI增加了80%。除去卢森堡、荷兰作为国际资本周转中心所形成的过路流量,OECD成员吸引的FDI流量大约下降了14%。更进一步看,除了美国、墨西哥凭借跨国公司再投资收入等因素吸引的FDI流量增幅超过250亿美元,三分之二以上的OECD成员经历了流入FDI减少。其中,中小型发达经济体受影响更大,如OECD成员中非G20经济体吸引的FDI下降了19%,爱尔兰、比利时和挪威等经济体FDI流量降至负值。

三是新兴市场吸引FDI持续分化。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数据显示,已宣布的绿地投资项目的资本支出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出现了显著下降,但作为过去三年吸引FDI的顶流,墨西哥、越南、印度在2024年延续了大量资金流入。2024年1—9月,印度吸引FDI达431.2亿美元,墨西哥吸引FDI达357.32亿美元,其中,墨西哥流向汽车制造业的FDI仍占主要位置,主要投资国是美国(46%)、德国(11%)和西班牙(8%)。2024年1—11月,越南吸引FDI达216.8亿美元,同比增长7.1%,引资重点是加工制造业、电子、半导体、氢能等项目,其中,来自新加坡、中国香港的资金为57.8亿、19.6亿美元,来自韩国、中国境内的资金为23.2亿、22.1亿美元,这体现出亚洲投资主体和国际产业链资金对越南区位优势的青睐。

 

我国FDI增速放缓

受多重因素影响,2024年我国吸引FDI规模较往年下降,呈疲软态势。我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497亿元,同比下降27.9%。市场机构认为,这一数据波动受到统计口径和技术方法的影响,譬如国内跨国公司的境外子公司对境内母公司逆向投资减少。若进一步看细分领域,我国仍对FDI保有明显的吸引力。

一是欧洲国家对华FDI增速明显。中欧双边FDI显著增加,特别是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德国经济研究所在其根据德国央行数据撰写的一份报告中指出,2023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19亿欧元,比2022年增长4.3%。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企业对德国的投资兴趣显著增加,同比增长近42%。中欧特别是中德经贸关系的紧密联系和互信增强,对德国对华FDI形成良好支撑。我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增长10.9%,这与德国2024年较为疲软的国内固定资本投资形成鲜明对比(见附图)。

二是海湾国家对华FDI异军突起。近几年,中海关系升温,以金融和产业为合作纽带,为中海经贸和投资带来新的机遇。海湾国家财富高度集中在王室手中,相当部分以主权财富基金形式对外开展投资运作。同时,海湾国家与欧美石油公司历史渊源较长,不少王室核心人物在欧美接受现代教育,熟悉国际商业规则,再加上海湾王室在大国间纵横捭阖的经验,善于在国际格局演变发展地区利益。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咨询机构Global SWF数据显示,2020年之前以海湾国家为主的阿拉伯国家对华投资规模不大,2021—2023年开始进入快车道,投资额分别为1.1亿、10.5亿、23亿美元,2024年1—10月已达到90亿美元,占同期阿拉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新增全球投资敞口的16%。

 

我国FDI短期发展不利因素与长期有利条件交织

当前,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规模巨大,但相较以前FDI增速有所下降。影响我国吸引FDI有着多项短期不利因素。

一是影响我国经济强劲复苏的短期不利因素还没有充分化解。尽管我国经济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但房地产市场不振、地方隐性债务偿付等难题还在持续解决中,风险仍在局部有所集聚,对就业市场形成较大冲击,收入和消费预期没有出现实质性改善,不利于国内经济高质量高效运转。作为立足中国市场、服务中国产业链的FDI,相关投资面临的市场风险有所增加,并且预计将持续一段时期。FDI的投资决策考虑周期较长,不少资金存在观望情绪,相关投资意向、投资合同签署慢于历史同期水平。

二是政策执行层面的不确定性。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经历从商品要素流动性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中央层面已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