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建设

来源:《中国外汇》2025年第1期

2024年是共建“一带一路”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回望过去一年,我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共建国家统筹推进“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蹄疾步稳,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重大成就。202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金色十年全面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掌舵领航、举旗定向。下一步,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统筹管理等九大机制建设,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2024年奠定金色十年良好开局

合作之路更加宽广

共建“一带一路”坚持“拉手”而不是“掰手腕”,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认可。截至2024年12月末,我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拉美期间,我国与巴西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巴西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大家庭新成员。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我国与布隆迪等8个非洲国家及非洲联盟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9份,并陆续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此外,2024年我国还与秘鲁、马来西亚、埃及、东帝汶等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

设施联通更加顺畅

我国与共建国家持续推进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形成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工程。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启动,向着建成通车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这是联通东西方的战略通道,将促进经贸、旅游和工业等领域发展,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中秘共建“一带一路”重要项目——秘鲁钱凯港正式开港,将南美洲出口至亚洲市场的货物运输时间从35天缩短至25天,秘鲁的蓝莓、藜麦、葡萄等特色商品将以更加便捷的方式进入中国老百姓的餐桌。截至2024年11月末,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货值超4200亿美元,中欧班列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亚欧全境,已成为具有强大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的国际物流品牌。

经贸合作更加互惠

我国与共建国家经贸合作稳定提升,在相互投资和产业合作领域越来越广泛。根据我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4年1—11月,我国对共建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18.74万亿元,增长6%,占我国外贸总额的47%;2013年至今累计进出口总额达24.3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超过6%。根据我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24年1—10月,我国企业在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894.5亿元,同比增长4.3%;在共建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10566.7亿元,增长17.1%;完成营业额7167.2亿元,增长2.1%(见附图)。开放平台建立健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等成功举办,持续展现全球经济发展的蓬勃力量。

Snipaste_2025-01-14_11-46-35.jpg

金融支持力度更大

我国与共建国家持续推进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强大可持续动力。截至2024年12月末,亚洲投资开发银行成员总数增至110个,累计批准项目近300个,批准融资总额超过500亿美元,动员资本超1700亿美元;丝路基金承诺出资额超过253亿美元;丝元公司已累计签约53个项目,投出48个项目,撬动总投资金额超400亿美元。人民币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24年8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占比提升为5.95%,已成为全球第二位贸易融资货币。

民心相通成效显著

我国与共建国家广泛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人文交流,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教育合作结硕果,截至2024年12月末,我国已在亚洲、欧洲、非洲三大洲合作建成30余个鲁班工坊,学历教育累计培养学生近万人,实施职业培训超过3.1万人次。菌草技术国际培训班已举办了约350期,培训1.4万余人。文化交流增共识,“良渚论坛”已成功举办两届,“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进入新发展阶段,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等不断成长壮大,共建国家与我国民众心理距离越来越近。减贫合作暖人心,2024年以来,津巴布韦遭遇严重干旱,面临严重粮食安全挑战,为应对灾情,我国决定为津巴布韦援建300口水井,让当地村民吃上了放心水;来自中国的医疗队先后为蒙古国、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斯里兰卡等多个国家的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近千例白内障复明手术,为民众增添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新兴领域不断实现新突破

我国与共建国家顺应全球发展新趋势,在绿色、数字、创新等领域的合作新亮点不断涌现、新活力持续迸发。迪拜马克图姆太阳能公园四期光热光伏综合发电项目、科特迪瓦最大水电站格西波—波波里水电站、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等一大批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等项目建成投运,持续擦亮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底色。我国与联合国秘书处共同举办了首届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研讨班,帮助“全球南方”国家代表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不断弥合智能鸿沟;宣布《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包括开展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开展人工智能语料建设等。数字服务贸易与数字电商呈现迅速发展态势,根据我国商务部2024年月公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22万亿元,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规模达1.42万亿元,均为历史新高。根据《“丝路电商”合作发展报告2024——开放创新打造合作新高地》,截至2024年9月末,我国与塞尔维亚、巴林、塔吉克斯坦新签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丝路电商”伙伴国扩展至33个,为共建国家铺就了新的广阔空间。

实践再次证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契合谋发展、促增长、共繁荣的全球共识,持续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实现世界现代化注入强大正能量。

 

2025年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大于挑战

从机遇看,优势愈加显著,未来大有可为

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包括发达国家在内,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到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把各国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我国已与20多个共建国家和中亚等7个重点地区建立了命运共同体关系,为共建“一带一路”塑造了有利环境。

二是“全球南方”携手现代化的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