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基层涉外企业汇率避险难点及建议

来源:《中国外汇》2025年第1期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日益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涉外企业亟需加强汇率风险管理。陕西省榆林市地处我国中西部,汇率避险业务起步晚、发展慢,笔者通过对榆林当地涉外企业的调研,发现基层涉外企业汇率避险面临保证金比例偏高、外汇衍生品期限与企业账期不匹配、企业不熟悉外汇套期记账方式等难点,造成企业避险意愿不强、套保率整体偏低。下一步,可从加强汇率避险宣传、丰富汇率避险专业培训、引导金融机构完善避险产品及服务等方面入手,持续推动基层涉外企业汇率避险工作提质增效。

 

辖内涉外企业汇率避险业务开展情况及主要特点

自2021年辖内发生首笔汇率避险业务以来,截至2024年11月底,榆林市共有4家银行为9家企业办理了汇率避险业务,全市银行代客外汇衍生品签约总额累计为1.56亿美元,其中2024年前三季度合计办理汇率避险业务72笔,签约金额1796万美元,外汇衍生品套保比率约6.7%。从业务种类看,榆林市辖内银行可办理的汇率避险业务主要有远期结售汇、货币互换、掉期、外汇期权等。从调研反馈情况看,当地涉外企业主要采用远期结售汇方式对冲汇率风险,经办银行以国有大行为主,办理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整体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外债远期锁汇业务占比较大。资本项下的外汇敞口具有金额大、期限长且到期日集中的特点,使得企业办理外汇衍生品的意愿更强。2021年1月—2024年11月,辖内共有4家企业在外债业务办理初期便通过外汇衍生品实现锁汇、锁息,签约金额合计1.14亿美元,占辖内外汇衍生品签约总额的73.1%。而经常项下的外汇敞口金额偏小且相对分散,企业对外汇衍生品的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普遍偏低。针对这一问题,2024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榆林市分局(以下简称榆林市分局)及时更新全市汇率避险“首办户”企业拓展名单,指导银行在深入分析企业汇率风险敞口分布的基础上,通过精准拓展“首办户”、精准推介“新产品”、精准对接“新需求”,“一对一”帮助企业制定汇率风险管理方案,持续推进汇率避险政策扩面增量。

二是持续开展外汇衍生品业务的外贸企业较少。调研显示,除少数接受风险中性理念的企业会按照财务管理目标有计划地使用外汇衍生品外,大多数企业在外汇衍生品使用上存在较强随机性。影响企业套保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进出口业务量的变化以及企业首次办理外汇衍生品业务的盈亏体验。例如,当地某企业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等产品的生产销售,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该企业防疫用品出口额大幅增长,为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企业于2021年1月办理了远期结汇业务,但从2022年开始,全球防疫类产品需求大幅缩减,企业出口业务急剧收缩,企业反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再办理外汇套保业务。又如,当地某煤炭企业长期向新加坡、越南等国出口兰炭和半焦炭,2022年出于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企业办理了1笔金额为523.8万美元的远期结汇业务,到期履约后企业认为该笔业务付出了成本但并未“获益”,表示将暂时不再考虑办理汇率避险业务。

三是具备外汇衍生品业务办理能力的银行较少。目前,榆林市具备外汇衍生品业务办理资质的银行共有5家,但实践中只有少数银行真正具备外汇衍生品业务的专业化办理能力。据统计,2021年以来辖内主要由国有大行提供汇率避险产品和服务,股份制银行的外汇衍生品业务均上收至省级分行统一办理,但业务量考核记在本地。

 

<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