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竞争与再布局
各国政府正通过行政干预来重塑全球生产网络的结构和地理分布,从而增强其国家的地缘经济影响力。这导致战略性产业链的地理转移不再主要受到跨国企业经济利益的驱动,而是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家主导型决策模式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全球产业竞争与博弈的焦点之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对外投资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全球产业链中的大国产业竞争加剧
当前主要经济体开始关注不对称相互依赖所带来的产业链脆弱性,试图通过国家行政干预来重塑全球生产网络的构成和地理布局以此支撑其地缘政治影响力,并且已经采取行动在一些高度战略性的全球生产网络中选择“去风险”或“结构重组”。主要经济体对于目前的战略性产业链地理分布格局的重视,导致国家主导的重商主义回归,并期望重塑全球产业链分工。但是在使用地缘经济策略的过程中可能对本国或者跨国生产链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例如招致竞争对手的报复性措施,竞争双方会陷入打击与被打击的零和博弈,负面效应的外溢导致地缘经济总体风险持续上升。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不稳定由此加剧,逐渐呈现碎片化和集团化的倾向。
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海外拓展
在全球战略产业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及其电池制造领域成为大国之间产业竞争的重要焦点。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具有重要影响力,形成了全球新能源产业网络对中国企业的依赖。这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庞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在海外对关键资产的掌控、具有成本和性能优势的先进技术以及完整的产业链。为了更好地拓展国际市场并规避贸易壁垒,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建设生产基地。根据《中国全球投资追踪(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的统计数据,2010—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累计对外直接投资(ODI)640.15亿美元。按投资目的地国别划分,印度尼西亚、匈牙利、德国、美国、智利、瑞典、日本、巴西、刚果(金)、泰国位列前十大投资目的地。按投资企业划分,宁德时代、远景集团、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和蜂巢能源等领先电池制造商一直走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对外直接投资的前列。其中,宁德时代直接投资于电池材料化学转化和矿产开采领域,并在印度尼西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电池产业链条,而比亚迪、远景集团和国轩等其他电池制造企业则与浙江华友钴业、江西赣锋、紫金矿业集团和成都天齐等电池材料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以保证电池材料的稳定供应。在汽车制造方面,吉利、比亚迪、长城、上汽通用五菱和江淮蔚来等整车企业成为主导中国电动汽车格局及其跨国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
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ODI的产业链分布来看,电池制造环节比重明显上升。如附图所示,2013—201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ODI总体规模较小,各产业链分布相对平均。2016—2018年,中游电池制造环节ODI份额为7.7%。2022—2024年,电池制造环节的份额大幅增至62.95%。宁德时代、中航锂电等电池巨头的海外扩张速度甚至超过了汽车制造商。为了确保电池生产必需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中国企业分别在2016—2018年以及2022—2024年在海外大力投资关键矿产开采和精炼,智利、刚果(金)和印度尼西亚是主要投资目的地(见附表)。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电池制造商正在将矿产开采、加工和电池生产相结合。
与电池制造环节比重明显上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关键矿产开采与加工环节ODI比重有所下降,而车体制造环节ODI比重保持相对稳定,但近年来也出现下降态势。上游关键矿产开采与加工环节ODI的比例从2016—2018年的50%下降至2019—2021年的16.7%,并在2022—2024年略回升至20.1%。下游车体制造环节ODI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2016—2018年为36.4%,2019—2021年为37.6%,然而到2022—2024年,这一比例下降至21.84%,标志着近年来整车投资占比有所降低。
从ODI的供应链地位及其地理分布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跨国供应链呈现出全球互联的特点,并在不同地区间展现出明显的专业化分工(见附表)。具体而言,智利、印度尼西亚和刚果(金)是主要的上游矿物资源开采地。欧洲国家,尤其是匈牙利和德国,已成为中国企业的电池制造中心。而下游车体制造环节则呈现出地域的多样性,涵盖了巴西、美国等美洲国家,瑞典、英国等欧洲国家,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的矿物开采、电池制造和汽车制造等多方面的参与,进一步凸显了这一行业的全球关联性和动态发展趋势。
美国的产业链竞争策略影响
美国政府在2021年将电池行业列为其供应链审查中关乎“国家安全利益”的行业之一。该行业随后成为《两党基础设施法(BIL)》和《通胀缩减法案(IRA)》中政府财政激励的最大受益者。具体而言,2022年推出的BIL计划安排75亿美元用于支持对公共电动汽车充电的投资和维护,涉及高速公路沿线的直流快速充电和社区充电。同年8月颁布的IRA计划总投资369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项目及相关产业,其中约470亿美元用于支持电动汽车产业。
但IRA禁止外国敏感实体(Foreign Entity of Concern,FEOC)从美国政府的补贴中获益。所谓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