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保函业务承往塑新

来源:《中国外汇》2025年第2期

2024年,银行保函业务在全球国际贸易温和复苏、国内经济平稳运行以及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呈现出稳步增长和持续创新的态势。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和“双碳”目标推动下,保函业务持续发挥对内外贸及大型基建项目的重要信用支持作用,也在电子化转型和金融科技创新的推动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展望2025年,全球贸易环境和政治不确定性等因素,阻碍国际贸易持续回暖和顺利运行,冲突中孕育着机遇,除传统场景外,跨境仲裁等场景也出现保函业务需求,银行加强保函业务风险防控和专业研究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2024年保函业务拓新求进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报模型数据预计,2024年国际贸易总额将实际反弹2%至3%,我国经济先稳后升,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全球经济复苏和中国经济转型为保函业务创造了新的增长点,但监管政策等也对保函业务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一是全球贸易复苏驱动保函需求提升。随着全球供应链重组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跨境贸易中的履约保障需求显著提升。保函作为信用增强工具,预付款保函、履约保函等产品在高价值商品和大型设备的跨境贸易、境外工程中应用广泛,以确保项目资金流转和履约保障方面的安全性。

二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释放跨境保函业务发展潜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的推进,为保函业务的跨境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2024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了多项涉及能源、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的大型项目合作协议。保函作为国际项目中的信用担保工具,在促进跨境投资和交易达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我国某大型银行为非洲的一座光伏电站项目提供了超过6000万美元的履约保函,确保项目按时交付并达到环保标准。

三是保函业务支持绿色项目,强化绿色金融服务。“绿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流,绿色金融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商业银行作为从事绿色信贷业务的主体,银行绿色保函业务也逐渐凸显其重要性。得益于国家绿色金融政策支持,绿色保函在新能源项目和环保工程中被广泛采用,成为绿色金融产品货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品,为推动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四是我国积极搭建相关平台助力保函业务规范发展。2024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在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系统推出了电子保函功能,国内银行逐步对接。2024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上线人民币跨境保函业务功能,并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开展试点。监管部门搭建平台,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规范的担保业务。国内电子保函平台在大幅提升保函办理和传输效率的同时,解决业内核验保函真伪、受益人索赔身份核验、保函注销确认等长期存在的共性难题,跨境保函功能更是上合示范区加快推进金融制度型开放的积极探索。

五是市场竞争加剧,银行竞争布局呈现差异化。随着保函业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类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呈现出差异化发展趋势。大型国有银行凭借资源优势依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大型基建项目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跨境业务中优势明显。股份制银行凭借灵活的电子保函和定制化服务,逐渐扩展市场份额,不仅在中小企业市场中竞争力突出,也在大型基建项目及大型设备出口业务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外资银行凭借其国际网络优势,在国际贸易和跨境保函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其服务主要集中于欧美与亚太地区间的大宗商品贸易。

六是区域格局显现,保函业务发展多极化。一方面,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开放的核心区域,凭借发达的航运物流体系和高外贸依存度,以及我国船舶产业链企业的高密度分布,成为保函业务的主要集中地。在本轮船舶行业上升周期,银行为船厂、大型物流企业提供的保函业务持续攀升。另一方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为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为保函业务新的增长区域。在陕西和新疆等地的大型基建项目中,施工保函和履约保函的需求增长尤为明显,显示出中西部市场的巨大潜力。

 

2025年保函业务革故鼎新

2025年,全球经济发展仍将面临不确定性,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绿色金融和数字化创新的加速发展将继续推动商业银行保函业务的增长和转型,银行加强保函业务风险防控和专业研究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基于2024年保函业务发展经验和市场趋势,2025年保函业务或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绿色转型加速,保函业务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