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香港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功能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过去以银行体系、资本市场为代表的融资业务见长,近年来作为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显著提升。在国际金融格局演变、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历史新进程下,资产管理业务正在推动香港由国际融资中心向涵盖资产及风险管理的全功能金融中心不断升级,为香港金融发展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新动能。
香港资产管理市场发展特征
近年来,香港资产管理市场快速扩张,2008年至2023年管理资产规模增长超过5倍。根据2024年9月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第3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36),香港在投资管理领域的指标排名世界第一,可见这一领域是推动香港金融中心重返全球前三位的重要细分市场。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以下简称香港证监会)每年一度的资产及财富管理活动调查(以下简称调查)采用相对广义的调查范围,包括资产管理、基金顾问、私人银行及私人财富管理、香港证监会认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信托服务及管理,可以作为透视香港资产管理市场运行现状的客观视角。调查显示,2023年香港资产管理行业整体呈扩张态势,资产管理规模同比增加2%至约31.2万亿港元,自2022年下跌后实现恢复性增长(见图1)。进行资产及财富管理活动的从业人员为53883人,第九类(提供资产管理)持牌机构的数量同比增加3%至2127家。具体而言,香港资产管理行业具备以下特点。
发展模式:呈现典型的离岸金融中心特征
在香港资产管理行业,较大规模的资金来自非居民主体,资金投向多选择境外资产,本地市场主要发挥管理和簿记功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2023年全球财富报告以跨境财富管理规模为指标对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进行统计排名,香港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簿记中心,从侧面反映出香港离岸资产管理业务的规模优势。根据调查,2023年香港资产管理业务中,投资资产在香港以外地区的配置比例为77%,较2019年的72%有明显提升(见图2)。作为资产管理跨境资金流动的主要体现,证券组合账户占香港国际投资头寸的比重逐年上升,由2000年的15.1%上升至2023年末的29.7%。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按证券投资资产头寸的排名中,中国香港为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境外证券资产持有者。
离岸资产及财富管理是香港国际资产管理中心稳步发展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在本地金融市场波动时,资产管理业发展相对稳健。近几年香港股市历经调整,尤其是在2022年美国开启快速加息后,港股波动增大,恒生指数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下跌15.5%和13.8%。香港资产管理规模在2022年下降14.1%,降幅小于恒生指数,2023年逆势增长2%。对比全球其他资产管理中心发展模式,纽约以在岸型业务为重点,由本地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支持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发展;伦敦为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具备跨境资本流动便利的优势,金融市场交易是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驱动力量;中国香港采取离岸中心的发展路径,结合簿记中心优势实现稳步发展。
资金构成:欧美资金占比微升,中国内地资金加速流入
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投资者来源以外资为主。2023年,64%的香港管理资产来自非香港居民,其中内地投资者占10%。近五年,非内地及香港投资者的资产占比稳定在54%—56%,其中北美洲、欧洲(包括英国)和亚太其他地区资产分别占比24%、10%和13%,北美洲资产占比从2019年的22%小幅增加2个百分点,欧洲资产占比稳定在10%左右(见附表)。外资资产管理机构有意通过香港布局大中华地区资产投资,如提克豪资本公司(Tikehau Capital)以及爱马仕投资管理公司(Federated Hermes)等欧美大型资管机构拟在香港设立办公室,以捕捉中国资产投资机会。
内地资金正成为香港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增量资金来源。2023年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资金净流入3890亿港元,同比增加342%,其中私人银行资金贡献3410亿港元的净流入。2023年香港私人银行业务管理资产中,内地资金占比较高(17%),同比增长4%,是香港以外唯一实现管理资产值同比增长的投资者来源地。这从侧面反映出内地资金在私人银行领域加速流入香港,主要原因是香港具备投资海外资产的便利优势,以及内地的私人财富管理需求日益增加。
资产配置:债券投资回升,集体投资计划为新增长点
在香港管理的资产中,投资于股票的占比从2019年的52%下跌至2023年的45%,债券占比先跌后升,2023年回升至29%(见图3)。这反映香港在股票市场的传统优势以外,债券投资热度有所提升。近年来,香港提升包括债券投资在内的固定收益类业务竞争力,如吸引内地在港发行更多期限的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等。此外,受益于近年另类投资热潮以及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多项支持举措,包括单位信托基金、REITs在内的集体投资计划正成为新增长点,相关管理资产占比从2019年的7%快速上升至2023年的14%。
香港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
香港资产管理业务主要由资本自由流动、低税率以及便利的营商环境等政策条件驱动发展。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多项举措,支持香港资产管理业务不断提升竞争力。
第一,支持引入多元基金结构,在开放式基金、私募基金领域相继推出三项举措。一是在2018年7月和2020年8月分别引入开放式基金型公司(OFC)制度和有限合伙基金(LPF)制度,允许私募基金在香港以有限责任合伙形式注册。二是2021年推出OFC及REITs资助计划,2024年将计划延长三年至2027年。三是2021年11月引入外地基金迁册来港机制,便利以OFC或LPF设立的非香港基金来港。资助计划和外地基金来港机制推出后,OFC和LPF注册数量大幅提升,2021年分别同比增加8倍和5倍。截至2024年10月末,香港注册OFC和LPF分别达到454家和992家。
第二,推动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市场快速发展,将ETF纳入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机制。一方面,香港ETF产品类型日趋多元化,在追踪指数的被动型ETF之外,2019年上市首只主动型ETF。截至2023年末,香港交易所(以下简称港交所)上市主动型ETF已增至24只,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区块链、虚拟资产等新型主题产品陆续推出。主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