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宏观调控与经济运行

来源:《中国外汇》2025年第2期

宏观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的大萧条。凯恩斯说,在长期我们都将死去;如果暴风雨来临,有人告诉我,风暴过后一切将回归平静,这并没有意义。带领经济穿越危机的或许不是凯恩斯经济学,但至少凯恩斯经济学比以往的经济学更好地解释了二战时和战后的繁荣。

当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胀时,凯恩斯经济学成了被推倒的神像。甚至早在1960年,新古典经济学就开始了反攻,最开始是主导了学术象牙塔,随后是英国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政府的政策。新古典经济学指出,从长期看,凯恩斯经济政策除了推升通胀,不会有真实变量的效果。

从宏观总量看,经济下行压力来自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刺激性的宏观调控政策能够弥补供需缺口,从而帮助熨平经济波动。经济衰退会带来收入下降、失业、信心疲弱等损失,如经济主体习惯躺平后,走出衰退将变得更难。

刺激性的政策主要包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张财政支出能够直接增加消费和投资,并且能够带动企业和家庭的消费和投资。政府减税也能够增加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和投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降低投资和消费的成本,增加信贷,推升资产价格,并制造通胀预期,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凯恩斯经济学还证明,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财政政策存在乘数效应,增加1块钱的政府支出,可以增加好几块钱的产出。

凯恩斯说,政府可以花钱雇人把钱埋进地里,再花钱雇人把钱挖出来,这样也能够增加经济产出,改善社会福利。大萧条期间,真正采用凯恩斯经济学的政府不多,罗斯福新政有些政策与凯恩斯经济学异曲同工。在很大程度上,靠着二战期间和战后重建的大规模烧钱,全球经济得以走出危机。战争是浪费式的支出,但并不影响带来刺激经济的效果。

经济运行必然存在起伏周期,原因可能是技术变革、产能更替,也可能来自人性的追涨杀跌。经济衰退是市场失灵的典型表现。实施逆周期宏观调控、处理市场失灵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现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