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经济体跨境电商规则变动影响与应对
伴随我国全产业链优势催生的商品成本优势,凭借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科技,我国跨境电商在较短时间内占据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重要位置,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广泛海外消费者基础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成为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加速重构跨境电商规则体系。美国、欧盟及东盟等相继出台跨境电商新规定,包括合规要求趋严、税收政策调整、数据隐私保护加强、平台责任加大,增加了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成本、合规成本和法律风险,给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蕴含着发展机遇。
全球跨境电商环境面临“新规则”
美国监管呈现收紧态势
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美国境内部分受到中国贸易冲击的厂商及其所在地区工人组成共同体,形成反对国际贸易的声音,构成当前内顾主义、保守主义的核心群体。特朗普开启第二个任期以来,这部分群体更加倾向于公开表达自己声音,并通过政治手段宣扬贸易保护主义口号。2023年4月,美国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发布了一份报告,点名中国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希音(Shein)和拼多多海外版(Temu),指控其存在所谓的强迫劳动、数据安全、利用贸易漏洞和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2024年8月,美国21个州的检察长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对Temu及其母公司拼多多(PDD Holdings Inc)的调查函,再次提及类似指控,包括强迫劳动、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保护、数据安全等问题。这些指控反映了美国对中国企业在不同领域的系统性监控思路和评估指标。
特朗普正式开启第二任期以来,频频通过贸易保护威胁来赢得所谓“交易筹码”,如800美元免税政策。2025年2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并取消其适用800美元免税政策的资格。这意味着,即使中国商品价值低于800美元,进口商和消费者也需缴纳关税。2月7日特朗普又发布行政令,暂缓取消中国商品的800美元免税待遇。
800美元免税待遇具体指《美国法典》第1321条规定的“最低限度”免税,即对商品总价申报值低于800美元以下的入境包裹不征进口税,通过无需缴纳关税的“T86”方式清关。最低限度规则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美国海关开始对低价值商品实施免税政策,以减少海关工作量并促进小额贸易。最初的免税门槛较低,但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这一门槛逐步提高。2016年,美国国会通过《贸易便利化与贸易执法法案》(Trade Facilitation and Trade Enforcement Act),将最低限度门槛从200美元大幅提高至800美元。这一调整旨在进一步简化低价值商品的进口流程,特别是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快速增长。美国著名电子商务企业亚马逊(Amazon)受益于该政策,其全球业务在该政策的保护下大幅度增加。
欧盟趋于收紧监管
欧盟一贯倾向于通过非贸易壁垒抬高贸易成本,以保护区域内中小企业。中国制造在最近十年内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新能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原本被欧盟标榜为自身优势的产业,也在欧盟地区获得巨大成功。叠加小包裹贸易增长所带来的切身观感冲击,欧盟内部不支持小包裹豁免的声音持续增多。
2024年10月,欧盟委员会根据《数字服务法》对Temu展开正式调查,涉及不符合欧盟标准的产品的销售、服务的成瘾性设计、推荐系统的合规性、数据访问的合规性等问题。11月,欧盟委员会根据《消费者保护合作条例》对Temu展开调查行动,提出所谓虚假折扣、黑暗模式、强制游戏化和虚假评论等违反消费者保护法的行为。同时,欧盟委员会根据《数字服务法》和《消费者保护合作条例》对Shein开展调查,同样涉及上述问题。2025年2月5日,欧盟宣布取消对价值低于150欧元的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以应对通过非欧盟在线零售商和交易平台销售的低值进口商品所带来的所谓风险,包括有害产品增多、欧洲卖家面临不公平竞争、假冒商品风险以及对环境和气候的负面影响。
多国监管政策调整
巴西政府于2024年6月27日正式确立并公布了针对小额跨境购物的新税制,总统卢拉签署法令,自同年8月起,所有价值50美元或以下的进口包裹被征收20%的进口关税。2024年6月,印度尼西亚宣布对从鞋类到陶瓷等进口产品征收100%至200%的保障性关税。2024年8月6日,土耳其出台海外电商购物税收新规,降低免税额度并提高产品税率。法国从2025年起对每件快时尚产品征收5欧元的生态足迹附加费,到2030年将增至10欧元。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多国逐步收紧“小额豁免”的税收政策,跨境小包的免税红利正在消失,这无疑给跨境卖家的运营成本带来了压力,大大削减了利润空间。
跨境电商规则变动对我国跨境电商的影响
以美国小额包裹关税为代表的跨境电商规则变动,将对我国跨境电商经营带来多方面影响。
跨境电商平台短期经营成本抬升
对于Shein、Temu等依赖800美元免税政策的跨境电商平台来说,相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