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融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及举措
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背景下,跨境电商凭借强劲的市场活力和增长韧性,成为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有力支撑。广东省跨境电商进出口约占全国1/3,是跨境电商企业的重要聚焦地。近年来,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已经成为推动广东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与此同时,全球贸易环境愈发充满不确定性,主要经济体针对跨境电商的贸易规则日渐严苛,跨境物流成本高企等,也给跨境电商发展带来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广东省分局)积极探索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举措,通过强化政策指引、简化业务流程、提供信用支持等一系列措施,持续优化、便利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资金结算,支持广东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税”“费”“险”等风险挑战
首先,跨境电商受国际税务监管趋严等影响,低价销售优势减弱。随着跨境电商井喷式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强了对跨境电商税收的规范监管。欧盟作为我国跨境电商出口的重要市场,在2021年7月进行了跨境电商增值税改革,废除了欧盟原有增值税制度中的低价值货物(低于22欧元)免税制度,明确规定跨境电商平台需履行代扣代缴增值税的义务。2025年2月,欧盟委员会又宣布将加强对低成本电子商务的监管审查,取消150欧元以下低价值包裹的关税豁免。2025年2月1日美国也宣布取消800美元以下的小额货物关税豁免,但短暂实施数日后又暂停实施,具体实施时间尚未公布。广州是全球“小额豁免”的货物枢纽,据悉2024年进入欧盟的电商包裹每天多达1200万件,其中90%来自我国,很多产品由拼多多海外版(Temu)和希音(Shein)销售。主要国际市场跨境电商税务合规要求叠加中美经贸摩擦等影响,进一步增加了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成本,部分卖家企业需自行承担税赋或提高标价转嫁关税成本,原本的产品低价优势减弱。
其次,海外仓建设运营投入大,费用成本高。目前跨境电商仓储、物流、税收等费用约占出口电商销售额的40%。为节省该部分费用成本,建设海外仓成为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海外仓具有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物流时效和退换货速度、利于本土市场开拓等优势,但海外仓建设前期投入成本高,仓库建设、设施设备投入、信息系统搭建等均需投入大量资金,一旦发生合规风险,将严重影响前期投资回收。目前广东海外仓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香港,普遍面临较高的建设、租金及用工成本,一旦跨境电商业务受经贸摩擦等影响发生收缩,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将加大,海外扩张经营或面临停滞。此外,亚马逊(Amazon)正在推进其全球仓库建设,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和达飞海运等海运公司也在全球重要的多式联运节点投资仓储设施,这些国际头部海外仓企业在布局欧美市场方面,与国内跨境电商企业相比具有规模和地域等方面的优势,国内跨境电商当地仓储也存在竞争压力。
最后,跨境电商风险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避险意识有待加强。跨境电商出口主要有企业对企业(B2B)和企业对个人(B2C)等模式,据了解目前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的跨境电商多为B2B模式。B2C模式跨境电商主要通过适时调价、择机结售汇管理汇率风险,绝大多数未使用外汇衍生工具。主要原因方面,一是该类企业收汇日期、额度等不确定,避险意识较弱,面对汇率波动最直接的应对方法是及时调整上架商品价格,收汇后在支付机构平台选择合适时机结汇;二是B2C模式跨境电商多数收到外汇后由境内外支付机构代理结汇,最终不存在外汇收入,境内银行无法识别其汇率风险管理需求也无法主动向其提供宣传服务,使得这类企业了解外汇衍生工具的渠道有限。
跨境电商迅速发展成为广东外贸进出口的重要引擎
首先,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稳居全国第一。跨境电商作为新兴业态,对促进经济多元化、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广东作为跨境电商发展的领头羊,跨境电商进出口从2015年113亿元跃升至2023年8433亿元,年均增速高达71.4%,占广东外贸总量超10%,占全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比重超过1/3。2024年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7454亿元,虽较2023年有所下降,但总量规模仍稳居全国第一,有力支撑外贸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末,广东跨境电商企业数量超过1.5万家,位居全国之首。当前,广东建成国际邮件互换局6个、国际快件监管中心17个,广东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平均每小时处理国际包裹超12万个。
其次,政策支持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宽松便利环境。广东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离不开多方面因素的支持。2016年广州、深圳获批成为首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随后多次扩容,2022年实现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全省全覆盖。2021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推出十条举措;2024年,广东印发《关于实施“五外联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支持广州、深圳建设跨境电商枢纽城市。宽松便利的政策环境逐渐培育了广州、深圳、粤东三大跨境电商发展极。广州2016年至2023年间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9年增长136倍,进口规模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1700亿元,占全市外贸超15%。深圳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3720亿元,2021—2024年连续四年在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考核评估中获评第一档“成效明显”。粤东成为跨境电商发展新的增长极,汕头跨境电商进出口突破百亿,揭阳快递业务量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城市前5。
最后,行业发展和企业聚集效应凸显。在跨境电商高速发展的背后,相关产业和企业逐渐聚焦,正在形成全球高端要素集聚和资源配置的枢纽区域,规模效应凸显。目前广东正在打造20个“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园区,培育一批千亿级、百亿级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广州已经培育了Temu、Shein、唯品会等多个国际知名电商品牌;深圳集聚了全国最多的跨境电商主体,2024年深圳易达云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海外仓上市公司,累计共有12家跨境电商企业登陆资本市场,45个深圳品牌入围中国跨境电商品牌影响力百强榜。银行、支付机构也积极布局跨境电商领域,提供高效便利的资金结算服务,促使越来越多的国际资金流向跨境电商企业。据统计,2015—2024年,广东未纳入海关统计的网络购物年涉外收支金额由46亿美元增长至1215亿美元,年均增长44%。
金融支持广东跨境电商发展举措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外汇局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