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商业银行创新金融服务助力跨境电商发展

来源:《中国外汇》2025年第6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不断涌现,日渐成为外贸“保稳提质”的重要抓手。经过多年发展沉淀,跨境电商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行业日趋品牌化、规范化,逐步由粗放发展转向精细化发展。“品牌出海”成为新潮流,涌现大量中资背景跨境电商平台和独立站,对银行跨境结算和融资等服务提出了新需求。与此同时,随着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前期便利跨境电商发展的“小额免税”包裹等政策未来可能取消,行业可能面临一定的阵痛期。银行有必要加大数字化产品创新力度,针对性推出符合跨境电商企业需求的结算和融资产品,为跨境电商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数字金融服务,助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之路蹄疾步稳

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外贸新业态近年来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成为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2.63万亿,同比增长10.8%,在整体货物贸易中占比从2016年的不足1%上升至2024年的约6%。

一是跨境电商监管政策不断完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外贸新业态发展。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2024年11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壮大外贸新动能,促进跨境电商发展。

二是跨境电商品牌化规范化发展态势明显。2021年亚马逊(Amazon)“封店潮”事件极大改变了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方向,行业加速转向品牌化规范化,直接面向消费者(DTC,Direct to Consumer)等新模式加速发展。企业从传统“铺货”模式向高附加值的品牌模式转变,中资背景跨境电商平台和独立站不断涌现,企业经营管理精细化程度加深,行业由“商品出海”向“品牌出海”良性转变。

三是跨境电商配套产业日趋成熟。跨境电商整个业务流程涉及不同关境多个不同主体,囊括设计、生产、物流、通关、营销、支付、技术服务等诸多流程。支付服务商、软件运营服务(SaaS)技术服务商和物流服务商等配套产业不断演进,已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产业链条,助推我国跨境电商技术、标准和规则“出海”。

四是逆全球化背景下跨境电商发展面临挑战。跨境电商行业的繁荣发展是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有力体现。伴随着近年来逆全球化势力的崛起,跨境电商不可避免成为地缘政治角力的战场之一。拼多多海外版(Temu)、希音(Shein)等头部出海平台在欧美多个国家和地区遭遇审查,在供应链、产品质量和儿童保护等方面面临一系列调查。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停止对小额进口商品的关税豁免政策(短暂实施后暂停),欧盟也多次表示有意取消或调整类似政策。

 

跨境电商需要银行创新金融服务

结算和融资是跨境电商的主要金融服务诉求,面对新形势下跨境电商业态复杂严峻的发展态势,银行有必要加强产品服务创新,为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灌溉金融“活水”。

跨境电商行业“小额、高频、海量”的特点突出,跨境结算模式迥异于传统外贸,行业轻资产特征明显,依赖传统授信模式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目前银行跨境结算产品效率仍有提升空间,线上化信用融资产品较少、定价较高。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必要加强对结算和融资等基础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在满足交易真实性审核、反洗钱筛查和有效控制信用风险基础上,提供普惠安全的线上金融服务。

跨境结算方面,跨境电商业态特点要求银行有处理打包汇款的能力。打包汇款动辄数十万笔交易明细,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有效甄别虚假交易、落实反洗钱与制裁合规筛查工作方面,仍处于探索期。此外,目前跨境电商结算业务中境外收款和境内分发这两个核心环节分别由境外持牌支付机构联动境外银行、境内支付机构联动境内银行完成。参与主体过多,资金需经多个主体流转,导致结算效率不高。

融资方面,跨境电商业态由于营销活动高度集中于“双十一”和“黑五”等大促期间,备货资金压力较大,行业“轻资产”特点要求银行创新在线信用融资服务。目前市场上非银机构已推出不少信用融资产品,但普遍利率较高。银行虽已积极试水该类业务,但产品仍存在线上化程度不足和客户准入要求较高等问题。

 

商业银行助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各家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创新数字化金融产品供给,积极响应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要求,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为跨境电商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数字金融服务,助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结算产品创新方面,银行应加强数字化产品创新,通过对接境内外支付机构、跨境电商平台等不同场景,为跨境电商各类主体提供无缝对接的线上化结算服务。相较传统跨境结算业务,跨境电商数字化结算产品运用开放银行新思路,通过与支付机构或跨境电商企业等平台型客户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对接,支持批量化结算,在提升跨境结算处理效率的同时,大幅度降低跨境结算成本,有效满足跨境电商小额高频业务特点要求的批量实时结算需求。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导下,各家银行稳妥推动跨境电商结算业务扩大适用范围,在传统跨境企业对个人(B2C)电商、留学、机票酒店预定等业务外,在跨境电商经常项目下创新开展了多个新型业务模式,包括赡家款、薪酬汇回、物流费用支付、医疗费用等。如中国银行创新推出“中银跨境e商通”系列产品,为出海平台型企业和中小卖家提供优质跨境结算服务,积极服务“品牌出海”浪潮下跨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