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助力央企司库体系建设
中化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化财务公司)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中化)的全球司库平台。作为2021年全国首批参与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下称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的财务公司,中化财务公司始终坚定响应国家外汇政策改革,积极开展各类跨境业务产品与服务创新。近年来,中化财务公司通过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运营,在助力中国中化司库体系建设、全球资金集中管理等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2025年1月,中化财务公司再次成功办理新政下北京地区首笔试点业务。此次中化财务公司北京首发业务是国内财务公司不断延伸境外金融服务、提升全球金融服务能力的又一次重要实践。
新政红利解读
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新政出台,进一步丰富了跨境资金池业务功能,为企业提供了便利化的业务办理流程,有效提高了企业集团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效率,切实降低了企业成本,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丰富代境外成员企业集中收付业务场景,强化了中资跨国公司全球资金统筹能力。新政支持主办企业财务公司通过国内资金主账户,代境外成员企业办理其与境内成员企业或境外主体之间的集中收付,并将可开展的业务场景从经常项目拓宽至资本项目。这一政策极大优化了境外企业通过境内财务公司办理跨境支付的业务模式。以中化财务公司新政下首笔试点业务为例,某境外成员企业资金归集至财务公司国内资金主账户后,通过财务公司内部账户直接办理了对某境内成员企业的一笔经常项目下的跨境人民币付款业务。新政为境外成员企业提供了在岸直接办理跨境结算的“直通车”,大幅缩减了跨境结算业务办理周期,有效降低了跨境资金汇划产生的财务成本,切实提高了企业集团内部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了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的资金统筹能力。
二是简化备案流程及涉外收付款相关材料审核,书写“放管服”协同新范本。新政在备案流程上进一步简化,成员企业新增或退出、名称变更等不涉及外债和境外放款额度的资本项目变更,可就近选择合作银行办理。中化财务公司在新政发布后不到1个月内,已顺利通过合作银行办理了入池成员企业名单调整工作。这一举措,帮助财务公司进一步简化备案流程、缩减备案周期,便利成员企业参与试点项目。同时,新政允许成员企业凭支付指令直接在合作银行办理外债和境外放款项下涉外收付款业务,这是监管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体现。入池企业在确保业务真实、合规的情况下,允许合作银行简化业务单据审核要求,不仅有效提高了财务公司跨境业务的办理效率,也提升了成员企业业务体验。
三是自主决定外债和境外放款的归集比例,赋予市场经营主体更大的业务自主性。新政下,跨国企业可根据宏观审慎原则,自行决定外债和境外放款的归集比例,这给予企业极大的自主决策空间。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市场环境下,跨国企业能够依据自身实际的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途径,灵活进行跨境资金运作安排。此举在促便利的同时,更有利于企业多渠道防范跨境资金风险。
四是允许境内成员企业间错币种借贷支付,拓展境内企业跨境支付新模式。允许跨国公司境内成员企业间错币种借贷用于经常项目跨境支付,这一政策创新,打破了以往资金币种使用的限制,使得企业能够在符合监管规定的框架内,实现本外币资金的灵活调配。特别是跨境资金池主办企业为非财务公司主体的情形下,成员企业之间可通过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办理错币种借贷,有效降低汇兑成本或融资成本。
全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实践
中化财务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的搭建与优化,持续升级了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体系,实现了境内外资金资源的统一高效调度。境外企业资金集中成效显著,并切实提升了风险防控能力。试点中的诸多新政策与新功能,助力财务公司进一步发挥企业集团司库平台功效,促进了中国中化资金资源安全、高效、卓越运营。
一是全球资金集中运营体系不断完善。依托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功能,中化财务公司构建且持续完善全球资金集中运营体系,通过跨境资金运作,切实发挥财务公司资金归集、资金结算、资金监控和金融服务的核心职能,形成了涵盖全球资金监控、境内外资金集中、跨境资金统筹调度和综合性金融服务的一体化平台。其一,中化财务公司通过对接银企直连、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等信息系统渠道,逐步搭建了对不同国家成员企业本外币、境内外账户的全球监控网络,协助集团掌握成员企业的账户余额、资金流向等信息。其二,中化财务公司充分利用政策的资金归集、跨境资金调剂、结售汇等一系列功能,向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