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跨国公司跨境资金管理新机遇

来源:《中国外汇》2025年第6期

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快速变化,不确定性增强,跨国公司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更需要高效的跨境资金管理方式。202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上海、北京等10省市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下称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框架不断完善,大力助推了跨国公司跨境资金管理。2025年3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16个省市进一步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便利跨国公司跨境资金统筹使用。

作为服务在华跨国公司、“走出去”中资企业的外资商业银行,可快速感知跨国公司对跨境资金池政策的反馈。本期《中国外汇》对话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全球企业客户部中国区负责人尹桢先生和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环球企业支付部大中华区主管、大中华区产品总监顾玮女士,探讨近两年跨国公司资金管理前沿趋势及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如何助力企业财资管理。

 

《中国外汇》: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持续升级,您如何看待2024年12月与2025年3月这两次的政策升级?

顾玮:对比过往政策,新的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政策主要有两个方面更新:一是扩大了政策覆盖面。相比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2.0版本,新的3.0版本扩大了政策覆盖面,从2.0的8个省市,到3.0版本新增江苏、海南至10省市,而后又继而拓展到全国更多省市,实现了政策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这些地区均有不少大型跨国企业有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的业务需求,本次新政有助于当地跨国企业享受最新的优化政策。二是新政从多个方面改革突破以回应企业诉求。在备案流程、错币管理、额度归集、集中收付模式等方面均有突破,能更有效地帮助企业改善资金管理效率,扩大业务适用范围,提高业务实施的灵活性与便利性。

对于外资跨国公司而言,新政简化了部分业务处理流程。例如,过去企业进行某些信息变更时需要向监管部门申请,现在只需与银行沟通即可;此外,不同币种的错配问题在国内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调剂解决。以我们了解的不少跨国企业集团为例,内部通常有外汇盈缺不均衡情况:一方面境内采购境外销售的出口型企业,通常会有外汇盈余;另一方面境外采购境内销售的进口型企业,通常会有外汇短缺。在这种情况下,新政允许跨国公司开展境内成员企业间错币种借贷用于经常项目跨境支付业务,有效优化了集团内部外汇短缺成员企业和外汇盈余成员企业的购售汇流程,减少了企业与银行汇兑的汇差成本,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本增效。其次,对于还没有建立境外资金管理中心、但计划进行境外企业集中收付的企业集团来说,新规明确了国内主办企业可代境外成员企业办理集中收付,进一步扩大了集中收付的适用范围,回应了中企“出海”发展的境外资金管理需求。

尹桢: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主要面向特大型跨国企业集团,2024年12月份出台的优化新政带来一系列政策亮点:一是允许跨国公司在外债和境外放款额度内凭支付指令直接办理相关业务,提高了跨国公司跨境资金运营便利度。二是允许跨国公司根据宏观审慎原则自行决定外债和境外放款额度的归集比例,适度保留单个成员企业的财务安排自由度,相较2019年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刚刚启动,大幅提升了政策灵活度。三是简化备案流程、丰富备案方式,将不涉及外债和境外放款额度的资本项目变更下放至合作银行办理,给企业跨境支付带来实效性、便利性的大幅提升。2025年3月新政进一步拓展试点范围,涵盖至全国26个省市,大幅扩大了政策惠及面。

 

《中国外汇》:近两年,跨国公司全球资金管理业务有哪些变化?企业跨境支付有哪些特征?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尹桢:近年来,全球企业资金管理呈现新的趋势:一是由于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的多变局势,企业更加关注资金管理的弹性和灵活性,以应对通货膨胀、市场波动和地缘政治所带来的风险,因此流动性管理和现金流预测的准确性变得更加重要。二是数字化转型,由于自动化技术、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显著提高了企业资金管理的效率、安全性和预测准确性。三是资金管理的集中化和优化,跨国公司将各子公司的资金池集中管理,优化企业资金流动性管理,降低融资成本,增强财务灵活性,这对于业务复杂的全球跨国公司来说尤其受益。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我们观察到中国企业正在加速全球扩张,他们更多地利用高效的跨境资金池和资金划转功能来支持业务发展,并将这些能力整合到其全球流动性管理架构中。此外,中国企业正在大量利用本地数字化工具以实现自动化和集中式的财务管理,并确保符合监管要求。

顾玮:这几年受后新冠疫情时代的影响以及新兴技术的崛起,跨国公司资金管理业务呈现了数字化和自动化加速、区域化资金池管理、关注新的经济走廊和新业态,以及多币种和风险对冲等方面的变化特征。数字化与自动化加速表现在,自动化被广泛用于支付、对账和风险管理,以减少人工干预和人为错误,企业可通过新技术更好地掌握资金的可视性、实时性,同时区块链在跨境资金管理方面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跨境资金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在区域化资金池管理方面,受地缘政治和供应链重构影响,跨国企业倾向建立区域资金池,而不是依靠单一市场,区域资金池规避了单一市场的政策风险,实现了多地“本地化”资金归集,也减少了对单一清算中心的依赖。随着新兴经济走廊的出现,尤其是中国与中东以及拉美地区的互动更加频繁,对当地币种的资金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多币种和风险对冲方面,在强美元的大环境下,新兴市场货币压力增加,全球外汇市场波动加剧,推动企业运用各种对冲工具管理风险。这些变革反映出跨国公司资金管理正在从传统的集中管理转变为敏捷的生态化管理模式,通过技术赋能、区域重构和风险防范,资金管理重点在助力企业稳健发展的同时着力提升资金效能。未来,我们认为跨国公司资金管理将向智能决策系统以及与大数据相关的动态风险监测等方向深化发展。

此外,随着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的持续发展,跨境支付在近几年来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企业跨境支付特征也体现为对数字化、实时性以及安全性的追求,其中支付的实时性将显得尤为重要。不少国家正在推广实时支付系统,企业端到端支付时间缩短至秒级。在安全性和合规性方面,由技术驱动的了解你的客户(KYC)和交易监控的工具成为企业的重要配置。

究其原因,驱动因素主要是新兴技术的崛起,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升级,减少跨境支付延迟和成本。供应链区域化要求企业的资金管理贴近业务布局;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包括通胀、利率的变化,外汇市场的波动,也迫使企业优化流动性管理、减少外汇敞口。整体来看,企业需平衡效率、成本与风险,并迅速适应快速变化的监管和技术环境。

 

《中国外汇》:伴随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优化试点的推进,这会为中企“走出去”的跨境支付业务带来哪些契机?为跨国公司大中华区的现金管理与其全球现金管理工作的连接带来哪些变革?

尹桢: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快速变化,不确定性增强,跨国公司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经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