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对银行支持民营企业跨境贸易投资发展的思考

来源:《中国外汇》2025年第8期

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动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是当前国家政策的重要导向。近年来,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引领下,民营企业在跨境贸易和投资领域表现尤为亮眼。2019年以来,民营企业已连续6年保持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2024年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达24.33万亿元,同比增长8.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提升至55.5%。

银行在民营企业跨境贸易投资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政策红利执行者、金融服务提供者、风险合规管理指导者等多重角色。银行通过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产品、结算工具、政策解读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为其跨境贸易投资活动提供有力支持。随着经济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民营企业所处行业、发展阶段等不同,如何提供更为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成为银行优化民营企业跨境金融服务工作的新课题。

 

银行支持民营企业跨境贸易投资发展的主要做法

实需导向,强化外汇政策精准落地

为充分落实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的各项便利化政策,各银行深入一线,问需、问计于市场,积极参与并落实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跨境融资便利化、跨境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等政策,推动外汇展业改革、优化企业汇率避险服务,稳步推动各项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惠企便民、落地见效。

例如,“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业务下放银行后,民营企业在首次发生贸易外汇收支前,可通过与其合作紧密的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名录登记,实现从国内业务合作到名录登记,最后到跨境结算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极大提升了业务办理与资金结算效率,为企业合规、高效开展跨境贸易结算提供了有力保障。

又如,外债签约登记下放后,由于银行与企业保持长期的合作,对企业的财务状态、资金用途等方面信息掌握更加全面,便于为其融资决策提供合理建议,运用海外资源为其提供低成本资金来源,通过外债签约登记、专户开立、资金使用、套期保值等系列金融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再如,自2023年末浙江省实施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以来,已累计办理试点业务超100万笔,业务金额超千亿美元,切实提升了企业办理贸易外汇收支、特殊退汇等业务的便捷性,节约了脚底成本。

科技助力,推动外汇业务流程再造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各大银行纷纷借助科技力量,推动外汇业务流程再造,为企业提供更为智能、便捷的金融服务。

一是外汇展业改革推动银行流程再造与服务升级。外汇展业改革作为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动跨境贸易与投融资便利化、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而推出的一项系统性、基础性和长远性改革,有助于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例如,中信银行作为外汇展业试点银行之一,通过引入人工智能(AI)技术,建立了全国一体化、标准化、数字化的客户评价体系,实现了对客户的精准画像和评级分类,对优质客户推出“便利化+批量汇款”服务方案,大幅缩短业务办理时间。作为全国首批试行外汇展业改革的城市商业银行,杭州银行自主研发上线可视化、可扩容、可开放的外汇展业管理平台,集客户尽职调查、分类审核和风险交易监测全流程于一体,减少了对企业常规尽职调查,为优质企业跨境收付款提供了极致便捷服务。

二是区块链技术为跨境结算带来创新解决方案。银行通过整合海关、税务、工商、外汇等多部门数据,运用区块链技术,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与业务融合,为企业提供合规透明、高效便捷的线上服务。例如,招商银行通过自主研发“招行直联支付区块链平台”,将报文传递时间由6分钟缩短至秒级;交通银行在多地上线了“单一窗口”平台,支持在线签约、预约开户、跨境汇款等功能。

数智赋能,加快跨境融资产品创新

在跨境融资产品方面,部分民营外贸企业因其轻资产、缺乏抵押品的特性,导致传统融资渠道受阻。针对该问题,各银行积极探索数智化转型路径,依托大数据、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开发适配民营企业个性化的跨境融资产品与金融服务方案。例如,浦发银行“跨境闪贷”、浙商银行“出口数据贷”、杭州银行“出口易贷”等,运用大数据分析与模型跑批,为中小微外贸企业量身定制免抵押、免担保、纯信用的线上融资产品。企业从申请、融资额度测算、签约到提款各环节,均可线上化操作,按日计息、随借随还,助力民营企业更好地盘活营运资金。

在企业汇率避险方面,银行积极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汇率避险,降低企业汇率避险成本,企业通过此项政策开展外汇远期、掉期业务无需缴纳保证金。一些银行自身在授信层面也给予了倾斜,例如,杭州银行推出对客授信专项额度,宁波银行推出“金市通”额度,企业在授信额度内,无需缴纳保证金即可办理相关衍生品业务,切实降低了民营企业的套保成本。

优化机制,构建跨境金融服务体系

面对错综复杂的海外市场环境,各家银行构建以自身为基础,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券商、咨询公司等外部专业机构为合作伙伴的“1+X”跨境金融生态服务体系,以满足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多样化需求。例如,部分银行机构对内部架构进行了优化调整,成立了跨境金融专营部门和外汇联络员队伍,将发展国际业务提升至全行战略高度;一些银行积极与海外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将境内服务延伸至海外。

针对民营企业在市场出海、经营出海、产能出海等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需求,银行推出包括对外投资架构设计与政策咨询、短期资金融通、固定资产融资、海外并购及发债等在内的全方位综合服务方案,协助企业捕捉市场机遇,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坚实保障。

针对民营科创企业这一特殊群体的发展,银行秉持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紧密陪伴民营科创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提供全链条服务支持,探索出一套“科创+外汇”的全新模式。例如,杭州银行早在2020年便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并持续关注其发展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