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商业银行护航民营企业出海

来源:《中国外汇》2025年第8期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根据《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23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159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8%。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我国民营企业选择进入海外市场开展全球化经营,涉及制造、科技、基础设施、能源等多个领域。然而,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仍然面临融资渠道有限、外汇政策复杂、法律合规意识薄弱等诸多问题。商业银行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的核心力量,如何提升跨境业务中银行服务能力,助力民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已成为当前金融业的重要课题。

 

民营企业出海顺应发展趋势

民营企业出海的动力来源于多重因素。从国内宏观形势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家具家电等传统制造企业选择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以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半导体、医药等新兴制造业则倾向于通过跨境并购获得国际先进技术,助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民营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创新能力的提升使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头部民营企业纷纷面向国际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企业出海将迎来新一波热潮。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根据全国工商联数据,2023年中国500强民营企业中,超过40%的企业已在海外布局,企业足迹遍布全球。当前,民营企业出海呈现出四大新趋势。一是出海模式升级。民营企业正从传统的“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资本出海”“标准出海”转变。二是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出海新热点。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互联网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出海步伐加快。三是产业链协同出海。民营企业更加注重产业链上下游“抱团出海”,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四是数字化赋能出海。数字化经营成为民营企业应对国际市场碎片化挑战的重要理念。如新业态中跨境电商日趋成为主力模式,从企业对企业(B2B)向企业对个人(B2C)演进。企业利用电商平台和大数据分析,能够更高效地触达客户、构建全球客户管理体系,并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民营企业出海离不开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资金实力、信用背书、渠道资源等方面天然存在劣势,其在出海过程中对本土商业银行一揽子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往往具有可获得性不足、非标准化、风险管理导向、数字化赋能等多重属性。具体而言,民营企业出海金融需求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结算产品需求。民营企业出海目的地往往是金融服务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地银行提供的开户、支付结算等基础服务与国内中资商业银行相比存在差距。我国商业银行通过离岸账户(OSA)、境外机构境内账户(NRA)、自由贸易(FT)账户/多功能自由贸易(EF)账户等离岸金融服务能部分缓解这些金融需求不可获得的难题。二是定制化的金融产品需求。民营企业规模、行业、战略各异,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往往无法完全满足其多样化需求。银行需要根据企业具体业务和风险状况,设计灵活还款周期、差异化利率定价和多元化融资渠道,真正满足民营企业在海外扩张过程中的多样化资金需求。三是风险管理与信用增级需求。民营企业在海外市场通常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如汇率波动、政治环境、法律法规差异等多重风险。同时,由于缺乏国际信用评级,其在跨境融资时信用评级较低,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往往需要提供信用增级、跨境担保、风险对冲工具及合规咨询等,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四是数字化金融服务需求。民营企业出海不仅需要传统的金融服务,更期待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全球资金管理和风险监控。线上平台、智能化风控系统和大数据分析等工具,使得金融服务可以更高效、实时地响应民营企业需求,帮助企业实现全球资金的集中调度和精细管理,提升整体经营效率。综合来看,民营企业的出海金融需求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而是需要银行提供“融资+风控+咨询”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商业银行多措并举支持民营企业出海

商业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助力民营企业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民营企业出海贡献金融力量。各家银行纷纷出台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专项服务方案,针对民营企业出海的痛点和难点,围绕发挥境内外平台优势、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创新跨境融资模式、数字化赋能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

一是加快境外机构布局,重塑境内外协同架构。为更好服务民营企业出海,多数全国性商业银行已开启国际化道路。这些银行的境外分支网络基本实现了对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和重点市场的覆盖。截至2023年6月末,中资银行在境外7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95家一级机构,在50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了145家一级机构。除了依托自有的境内外分支机构网络之外,中资银行亦与境外中资商业银行建立了同业沟通合作机制,充分利用代理行网络补充自有机构在产品覆盖度、国别覆盖度等方面的不足。商业银行自贸区分行凭借政策创新先行先试优势,在跨境人民币结算、资本项目便利化及跨境投融资产品创新方面,亦成为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前沿窗口。截至2024年6月末,中国银行境外机构覆盖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已有15家机构担任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