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对等关税如何冲击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来源:《中国外汇》2025年第9期

近期,美国政府推出的对等关税政策正在损害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但对等关税政策究竟会如何损害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我们可从战后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演变及其决定因素来分析。

 

二战后支撑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核心因素

在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主要由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挂钩关系以及美国在战后初期拥有的超大规模黄金储备所支撑。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财政赤字不断扩大,货币政策日渐松弛,国内通胀爬升,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心弱化,美国的黄金储备因大量增多的国外兑换需求而逐渐减少。在此背景下,1971年的“尼克松冲击”截断了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挂钩关系,美元遭遇前所未见的深重危机,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一落千丈。在美元危机期间,美国与多国展开密集谈判,最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框架内达成协议,认可浮动汇率体制,取消了黄金的货币地位。事后经验表明,各国实行新的汇率体制和黄金失去货币地位有利于美元增强其国际货币地位。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美联储实行严控通胀的货币政策,一度不惜牺牲经济增长而采取高利率,客观上推高了美元汇率,加之美国国债市场快速发展,大量国际资金涌入美国,国际社会恢复对美元的信心,美元以新的方式重获其“超级特权”的国际货币地位。

以上回顾表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即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多个因素支持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包括美国的低通胀,美联储严控通胀的货币政策,美联储作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美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美国与国际社会在国际货币制度上的合作,等等。需要指出的是,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还离不开其在国际上的广泛流通和使用,这与美元离岸市场的成长以及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和国际组织的货币管理息息相关。美元离岸市场的成长意味着美元在境外的广泛流通,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和国际组织接受美元作为跨境支付手段并将美元作为储备资产更是有力地支持了美元的国际流通和美元回流美国国债市场。简言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有着多重因素的支撑,它们皆与美元所执行的国际货币职能相对应。

美元充当国际货币的第一个职能是国际计价单位。该职能的首要条件是美元价值的稳定性,即美国保持低通胀。这虽不意味着美国的通胀率每时每刻都处于低位,但要求美联储在面对通胀爬升时采取果断的遏制政策。美元充当国际交易媒介的条件是美元在境外流通的规模足够大,非美国居民获得美元的渠道不仅多样化,而且畅通。正是美元离岸市场的发展适应了这一需求。美元充当国际支付手段起源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传统在20世纪70年代后被布雷顿森林机构和其他许多国际组织所继承。同时,无论是否实行浮动汇率体制,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需要拥有一定规模的美元外汇储备,并将美元当做干预货币,即在进行外汇市场干预时主要进行美元买卖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在此背景下,各国形成美元外汇储备的巨大需求,美元成为主导性的国际储备货币。在供给一面,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重要支撑是美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因为美国国债市场是各国美元外汇储备的主要存放地,而各国之所以愿将其大量美元外汇储备存放于美国国债市场,是因为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美国国债具有显著的安全性(低违约风险)、高流动性(交易便利和低交易成本)和收益性(固息收益和资产增值收益)。其中,美国国债的安全性或低违约风险与美国政府作为美国国债的主要发行人具有很高的信誉密不可分。

 

对等关税损害了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支撑因素

然而,对等关税政策及其相关的政策举动正在损害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支撑因素,削弱美元的国际货币职能。

第一,对等关税及其高关税抬高美国进口货物的国内价格水平,进而推高美国通胀,影响美元的价值稳定性。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进口国,2024年进口货物总额为3.3万亿美元,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若货物进口价格因关税提升而上涨10%,则其一般物价水平(GDP缩减指数)则可能上升1个百分点至1.3个百分点。因此至少可以认为,对等关税给美元价值走势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第二,对等关税政策以及美国行政当局与美联储的政策分歧有损于美联储的独立性,不利于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心。美联储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中自2024年9月开始降息,进入2025年后转而“按兵不动”,理由是预判美国行政当局的新贸易政策不利于通胀下行走势,暂停降息政策有助于稳定通胀预期。然而,美国行政当局预感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希望美联储尽早尽快降息,由此出现两者之间的意见冲突,美联储的决策独立性受到挑战。如前所述,美联储作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严控通胀的货币政策原则是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重要支柱之一,此支柱的动摇不利于美元维持其国际货币地位,尤其从长远观点来看更是如此。

第三,对等关税有悖于“美国政府不会违约”的信条,进而影响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心。对等关税是对通行多年的国际贸易规则提出挑战,是美国单方面的政策举动,犹如1971年的“尼克松冲击”。此举不仅违背了美国政府多年来对国际贸易规则的承诺,而且显示美国政府极不重视维护自己的国际信誉。虽然声誉问题尚不能与美国国债的违约风险划等号,但两者是有关联的。事实上,美国国债市场上的投资者已经对对等关税做出了初步反应。4月初至4月中旬,美国联邦政府长期国债的市值降低,收益率上升;同时,美元对欧元、日元、英镑和加拿大元等货币均呈贬值动向。这些变化表明,美国国债市场上至少有部分投资者对美国政府信誉的看法有了一定变化,他们对美元的需求也相应有变动。前已提及,美国政府信誉是美国国债市场国际吸引力的基石,当这块基石有所摇晃时,美国国债市场便会动荡,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前景也将受到不利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