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改革创新助力宁波自贸片区高水平开放
自2020年8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以下简称宁波自贸片区)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宁波市分局(以下简称宁波市分局)立足宁波自贸片区建设国际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先进制造业发展基地的定位,发挥宁波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持续探索外汇管理改革创新,以制度型开放引领金融服务升级,以服务创新推动开放型经济提质,支持宁波自贸片区发展再上新台阶。
宁波自贸片区战略定位:开放“引航”、港口 “筑基”、大宗“发力”
依托开放平台,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宁波自贸片区涵盖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梅山保税港区、宁波保税区、大榭开放区等多类特殊经济区域,拥有跨境电商综试区、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等若干个国家高能级开放平台。宁波自贸片区深度整合“开发区+保税区+开放平台”功能,高效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从涉外经济发展规模看,截至2024年末,宁波自贸片区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实际利用外资累计73.4亿美元,累计新批境外投资项目达220余项。2024年,宁波自贸片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35.0亿元,同比增长6.3%,高于全省和全市平均增速;实现外贸进出口额5109.2亿元,同比增长13.5%,在全国外贸进出口中占比提升至1.2%,创历史新高。从涉外经济发展业态看,贸易新业态持续发展、市场参与主体丰富多元,片区内集聚400余家跨境电商企业,“财务回流型”“总部经济型”“避税降本型”等境外委托加工模式以及“跨境电商+新型离岸”“跨境电商+产业带”等新型业务模式不断涌现,推动宁波自贸片区涉外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发挥港口优势,建设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宁波自贸片区坐拥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的主要港区。作为国际知名的深水枢纽港和集装箱远洋干线港,宁波舟山港拥有全球最多的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从舟山港辐射出的300条国际航线连接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2024年,宁波舟山港成为继海南洋浦港、上海洋山港后又一个可接受国际船舶登记的港口,是浙江省内首个国际航行船舶船籍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3.8亿吨,连续16年保持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箱,稳居全球第三。2024年宁波口岸“单一窗口”业务申报单量首次超过广东,居全国第三;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跃升至全球第8位,实现四年“三级跳”。
立足大宗商品发展特色,构建全球资源配置中心。2024年11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全国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宁波片区建设正式拉开序幕。从贸易规模看,宁波自贸片区大宗商品内外贸规模占据全国市场重要份额,2024年内外贸销售额达1.9万亿元,其中,原油、天然气、液化丙烷、铁矿石、再生铜资源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以铁矿石为例,自贸区港域2024年吞吐量达1.2亿吨。从配套基础设施看,截至2024年末,宁波自贸片区已建成并试投运亚洲最大的百地年200万方丙烷地下洞库,落地全国首个第三方区块链贸易服务平台,与新加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外汇管理支持宁波自贸片区建设的实践探索
以制度创新为契机,持续升级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
自2022年宁波获批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以来,宁波市分局持续推进政策迭代升级,推动全省首笔融资租赁母子公司共享外债额度业务、全省首笔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外汇登记等在宁波自贸片区落地。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宁波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已增至15项,且全部落地,区内企业累计办理试点业务26.12万笔、金额951.5亿美元。改革成效获评商务部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
探索“优质企业+”服务模式创新,推动跨境贸易结算便利化试点业务提质扩面。一方面,积极探索“优质企业+试点银行”应纳尽纳,持续推动试点扩围。依托跨境贸易单证“免审单”等政策,优质企业跨境贸易外汇资金收付效率提升50%以上,跨境贸易结算实现“秒申请、分钟办”。为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宁波市分局积极探索试点银行、优质企业“两手抓”,推动试点扩围。试点银行方面,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试点银行从17家扩大到20家,覆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地方法人银行。优质企业方面,着力破解优质中小企业筛选难题,建立优质中小企业闭环管理工作机制,构建包括6个维度、26项量化筛选指标在内的综合评估体系,建立涵盖准入、辅导、管理、退出等各个环节的闭环管理方案,中小优质企业占比提升至超七成。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区内优质企业增至378家,占全市优质企业的33%,覆盖生产型、贸易型和服务贸易等多类企业。另一方面,创新开展“优质企业+联合激励”,推动政策惠及面由单点走向集成。联合宁波市口岸办、宁波海关等多个部门在全国首创地方层面海关高级认证企业(AEO企业)联合激励,推动海关等外部门将优质企业纳入AEO企业优先评定范围,推进构建涵盖跨境贸易结算便利、通关便利的集成化政策优惠体系。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区内累计有64家优质企业纳入AEO企业。
丰富贸易新业态服务模式和应用场景,释放外贸增长潜能。其一,提高跨境电商收结汇便利,凭交易电子信息为出口跨境电商市场主体提供外汇资金结算服务,辖内多家银行通过与跨境电商平台直连等方式,提供更安全、更便捷、低成本的跨境结算通道,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银行累计办理跨境电商贸易结算业务2000余笔、金额1047万美元,涉及订单达62万条。其二,鼓励银行加强跨境电商融资支持。多家银行为跨境电商企业开发了专项融资产品,通过线上化、数字化手段刻画交易背景,化解跨境电商缺乏抵押物的融资难题,提高融资可得性,跨境电商融资覆盖率高于整体平均水平。其三,实施“平台+”跨境金融服务。加大跨境融资科技赋能,依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促成融资规模连续5年位居全国前五,2024年促成融资2.5万笔,为1252家企业发放贸易融资超31亿美元。辖内法人银行创新运用大数据风控开发“出口极贷”,上线全国首款依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的区块链外币融资产品,纯信用、全线上、全自动审批,额度审批和资金到账效率大幅提升。
深化跨境投融资管理创新,服务企业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其一,服务外资“引进来”。简化外资企业境内投资手续,大力推广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登记试点,取消结汇待支付账户管理。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便利2.6亿美元的外资境内再投资,263笔资本项目收入结汇后直接进入企业基本户使用。落地宁波市首笔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外汇管理试点业务,境外股权投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资金用途更加广泛、跨境收支更加便利,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累计募集境外资金3.1亿元。其二,助力企业“走出去”。提高企业境外放款额度上限,由净资产的0.5倍增加至0.8倍,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先后有11家企业的境外放款额度上限由12.8亿元提升至20.5亿元。支持企业打造跨国公司总部,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有2家跨国企业集团率先试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9家本土跨国企业集团通过跨境资金集中运营归集外债额度192亿美元、境外放款额度55.8亿美元,覆盖境内外成员企业74家。开展境内贸易融资和不良资产对外转让试点,支持区内金融机构对外转让银行不良贷款、贸易融资等信贷资产,扩大对外资产转让的主体范围和业务种类,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