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外汇赋能浙江“一带一路”贸易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外汇》2025年第13期

浙江省是外向型经济大省,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古代“丝绸之路”开放包容的精神,十余年来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规模年均增长约11%,涉及九成以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近年来,针对浙江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方式多元、交易商品互补、参与主体广泛的地区特色,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以下简称浙江省分局)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工作任务,聚焦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外贸新业态等“一带一路”贸易重点领域的业务诉求,纵深推进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改革,打出跨境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组合拳”,助力浙江“一带一路”贸易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优化货物贸易收支审核  畅通丝路贸易“高速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这对提升跨境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水平,支持共建“一带一路”提出了更高要求。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浙江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规模达2.9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位,承担“一带一路”贸易发展“主力军”角色。从贸易结构看,呈现出口商品高附加值化、进口商品资源依赖性强、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等特点。随着浙江外贸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程度的不断加深,其对简化业务流程、加速资金运转的诉求日益强烈。浙江省分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方位提升跨境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水平,助力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和汇兑风险。

简政放权,跨境贸易外汇收支业务“办得顺”。近年来,随着浙江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往来的日益密切,货款退回情况时有发生。过去,具有货物贸易外汇收支需求的企业需在外汇局办理名录登记,对于180天以上或非原路退回的大额货物贸易退汇业务,需事前在外汇局进行外汇登记。2024年6月起,国家外汇管理局取消外贸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许可,将外贸企业名录登记由行政许可调整为银行采集信息;放宽银行办理货物贸易特殊退汇权限,A类企业20万美元以下特殊退汇可直接在银行办理。为积极回应市场需求,2024年,浙江省分局以现场督导银行、强化业务培训为抓手,累计现场走访银行85家次,培训1400余人次,强化外汇服务宣导,聚力落实行政许可精简优化工作;辖内银行合计为外贸企业办理名录登记业务1.8万笔、办理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殊退汇业务584笔,节约企业业务办理时间超3000小时,实现外贸企业名录登记业务“一站办结”、低风险货贸退汇业务“换挡提速”。

减负提速,优质企业跨境贸易结算“走得快”。2024年,浙江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生贸易收支往来的企业约7万家,涉外收支呈现业务笔数多、单笔金额小、办理频次高等特征,银行传统的“逐笔审核”模式难以满足优质企业资金高效解付入账需求。2024年1月,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支持下,浙江省分局实施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以下简称试点),引导试点银行进一步丰富优质企业结构,重点支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优质企业,紧扣企业高频涉外收支结算特点,简化单证审核,优质企业可凭交易指令依托网上银行实现资金结算“一键直达”。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备案试点银行21家,优质企业超4000家,其中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企业家数占比为29%,办理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外汇便利化业务金额近400亿美元,业务笔数达34万笔,贸易外汇资金结算效率提升50%以上。

集中收付,跨国公司全球资金布局“转得活”。浙江企业敢“闯”敢“创”,“走出去”水平居全国前列,“走出去”浙江企业九成以上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布局投产,呈现业务区域覆盖面广、资金跨境流动高频、结算币种多元等特征。近年来,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受国际市场影响,当地货币汇率波动加剧。针对企业降低财务成本和汇兑损失的诉求,浙江省分局支持跨国公司通过归集和调拨境内成员企业闲置资金、集中收付或轧差净额结算成员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资金等方式,助力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布局的浙江“走出去”企业提升资金运转效率、降低汇率波动风险。截至2024年底,浙江省分局共为辖内109家集团备案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经常项目集中收付和轧差净额结算管理。例如,某跨境资金池集团企业主营化纤制造,每年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生跨境贸易资金收付9亿美元。该集团通过调剂成员企业资金余缺进行集中收付和轧差净额结算,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汇率波动风险,2024年,该企业通过跨境资金池合计节约购汇成本约14亿元。

 

完善服务贸易收支审核  打造丝路服务“新高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服务贸易对于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深化国际经济合作意义重大。近年来,浙江企业广泛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工程建设、文化旅游、跨境物流等多个领域,合作版图持续扩大。受部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外汇短缺、金融服务体系欠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对顺畅跨境资金运转、拓宽跨境融资渠道的诉求相应增加。对此,浙江省分局落地“一揽子”针对性支持政策,加快构建更加便利、更加安全的服务贸易跨境资金结算环境。

境外开户,承包工程企业外汇资金“用得稳”。境外承包工程企业是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先锋力量。浙江省分局在调研中发现,境外承包工程项目往往资金投入大、项目周期长,加上部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外汇储备缺乏、外汇管制严格,境外资金安全高效管理成为承包工程企业海外经营的关键环节。对此,浙江省分局支持境外承包工程企业开立境外账户,集中管理境外工程相关资金,实现“工程款本地循环”,为因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外汇短缺造成的当地币收入汇回难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底,浙江省分局共支持12家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开立境外账户17个,境外资金管理规模超过4亿美元,有效纾解了因工程所在地外汇管制、汇路不畅等原因给企业资金管理带来的不便,降低企业账户管理成本和资金汇兑成本。

电子核验,服务贸易跨境外汇资金“付得快”。过去,境内企业在同一合同项下分批办理多次服务贸易付汇时,每次均需重新提交合同、税务备案表等材料,降低资金结算效率。对此,浙江省分局加大科技赋能,持续优化服务贸易对外支付税务备案电子化业务模式,便利企业“一次备案、多次付汇”,支持税务备案及核验“电子化、零接触、跨区域”办理。2024年,全省共办理涉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服务贸易对外支付税务备案电子核验业务30多亿美元,惠及企业900余家,实现全流程无纸化,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例如,某供应链公司海运费境外交易对手集中在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通过服务贸易付汇税务备案信息电子核验,企业单次付汇时间缩减至1小时,结算效率显著提升,跨境服务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运单融资,中欧班列运输企业资金“结得优”。2014年,“义新欧”班列从义乌小商品之都首发,截至目前累计开行超1万列,运量稳居全国第三,辐射欧亚大陆50多个国家,成为推动“一带一路&rdquo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