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提高外汇管理部门内审组织价值

来源:《中国外汇》2016年第11期

王志洪.jpg

随着外汇管理方式的的改变,传统的内部审计已不适应外汇管理“五个转变”要求,不利于外汇局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作用的发挥。对此,外汇局系统尝试运用绩效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等先进的审计方式和理念,通过内部审计评估外汇管理改革的效率、效果和相应的风险水平,提示外汇管理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同时,通过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辅助决策者在防风险和推改革两者之间平衡取舍,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妥有序地推进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和监管的有效性,较好地实现了促进组织增值的目标。目前,外汇局内部审计较多地停留在监督、控制层面,尚未全面提升到价值增值这一层次,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正视外汇管理部门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现状,剖析外汇局在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不足,探究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外汇局系统的效用。

外汇局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

统一标准的缺失削弱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评价效果。一是增值型审计评价内容不统一。当前外汇局增值型内部审计多属于创新型项目,不同的分支局对审计内容的理解和侧重点不同,间接影响了评价效果。二是评价标准不统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缺少科学、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审计过程重程序、轻效果,重评分、轻管理,审计结论主要依据审计人员的量化打分和主观判断,其科学性值得商榷。三是评价结果权威性不足。增值型内部审计重点关注的“增值”在外汇管理部门主要体现在社会效应上,难以进行精确量化。这导致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专业人才的缺乏影响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质量。外汇局内部审计的转型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审计人员思想站位要高、全面掌握政策,而且还要有一定的业务素养和管理经验。而当前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与增值型审计要求不符的问题非常突出。受传统审计思想和方法的束缚,多数审计人员视野相对狭窄,运用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也较弱,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新较慢,在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等方面均与增值型审计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增值型审计的质量。

考核激励机制难以激发增值型审计的探索活力。增值型内部审计作为现代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外汇局深化“五个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外汇局系统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考核中,较为侧重传统的审计业务,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并未取得应有的分量,考核上的倾向未能较好地引导各级外汇管理部门深入探索增值型内部审计。特别是在基层外汇系统人力资源有限、工作任务不平衡的情况下,其自主研究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全系统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的推进效果。

工作方式的落后不能满足增值型审计的需要。尽管增值型审计的概念不断深入人心,但是不少审计人员在开展现场审计时仍然较易满足于一般性的查错纠弊,侧重于关注微观业务操作,未能将审计视角着眼于全套业务操作流程存在的控制漏洞和风险环节。同时,在审计任务越来越繁重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在总结经验、提高工作层次和质量方面投入的时间不足,从而使得增值型审计作用未能完全得以体现。

有的放矢改进不足

针对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外汇管理部门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外汇管理部门内部审计的组织价值。

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增值型审计理念。外汇管理内部审计向增值型审计转型并不是摒弃传统的合规性审计,而是对合规性审计的拓展与升华。因此,要引导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使其从思想上深刻理解将审计目标从“查错纠弊”向“价值增值”转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对内部审计进行重新定位,正确理解“增值”的重要内涵。同时,在审计实践中,可以将主动控制风险的理论融入到现有的审计模式中,将绩效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与外汇管理内部控制审计、财务审计等常规审计结合运用,在实践中探索内部审计转型与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