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来源:《中国外汇》2018年第7期

随着美国特朗普当选总统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美贸易争端也不断升温,近期更是愈演愈烈。未来如何演进?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国际收支会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美处理经济失衡问题的不同方式及效果

包括货物贸易在内的顺差形式的经常项目收支失衡,曾经是中国对外经济失衡的重要表现,一度成为国际上指责中国货币操纵的重要把柄。2007年6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对成员国政策双边监督的决定》,首次增加了根本性汇率失调的内容,直指大规模和长期的经常项目顺差就是汇率失调,实际是指向中国。美国财政部制定的“货币操纵”三个标准之一,就包括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超过3%。过去,甚至在“8·11”汇改以后的一段时期,美国财政部每半年发布一次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一直以此为由施压人民币汇率重估。一些美国人至今仍对人民币低估成见颇深,特朗普竞选时还威胁要对中国贴上“货币操纵”的标签。

对此,中国政府一方面是承认经济失衡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则积极致力于“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就前者而言,早在200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做出了国际收支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重要判断,并提出要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即不追求外汇储备越多越好)。2007年初,总理在“两会”中外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中国经济存在不稳定、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其中就包含了外贸和国际收支不平衡。就后者而言,随着经济增长动力逐步转向消费和服务业拉动,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也由峰值的10%逐步回落到2%以内的水平(见图1)。之所以2007年以后中国外汇储备仍然出现了超额积累,主要与发达国家货币放水,全球流动性过剩,资本大量涌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有关(见图1)。不难看出,中国政府并没有诿过他人,而是从自身找原因、寻求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经济再平衡。2012年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再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明显低估。近年来,尽管美方依然因双边贸易失衡把中国放在货币操纵的监测名单上,但也已不再要求对人民币汇率重估。

snipaste_20180411_140114.jpg

自19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对外贸易就持续逆差,这是低储蓄(财政赤字)、产业空心化、美元本位等结构性原因所致(中美贸易失衡还涉及美国对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此后,美国经常同主要贸易伙伴搞摩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日之间的贸易战更是如火如荼。最终日本以资产泡沫破灭、经济长期停滞收场,而美国的贸易失衡不过是从对日本为主转为对中、日、墨等国为主,贸易逆差与GDP之比由1990年代初期的1%—2%升至目前的4%左右的水平(见图2)。

snipaste_20180411_140118.jpg

迄今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国际收支影响有限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扩大对外开放、迎接世界制造业转移、替代日本成为美国贸易赤字的主要来源后,中国就逐渐成为美国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2009—2017年,美方对中国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年均14.9件,占其发起救济措施总数的52.3%。但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2017年,美国对华出口和进口年均仍分别增长了7.6%和4.6%,且比其出口和进口总额的年均增速分别高出4.7和2.9个百分点;只是由于基数原因,同期美中贸易逆差年均增长3.8%,占到美国贸易逆差的近一半(见图2)。另一方面,虽然中美双边贸易失衡问题依然存在,但中国多边贸易失衡问题却在逐步改善,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回落到国际认可的合理水平以内。

特朗普竞选时就多次指责中国在贸易问题上“杀死”美国,并威胁要对中国进口产品征重税,让工作岗位从中国回流。2017年4月,海湖庄园中美首脑会晤达成“百日计划&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