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关系将逐步转为竞争+合作
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在美国持续对华加征关税的背景下不断恶化,导致2019年东盟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然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扰动全球经贸秩序,中国率先走出疫情阴霾后,成为全球商品供应链的中坚力量,在全球贸易规模萎缩10%的背景下,中国出口增速逆势走高,占全球比重从2019年的14%大幅跃升至18%。即使是在关税加码背景下的中美贸易也表现超预期,特别是在2020年11月中国对美出口达到46.1%的高增速,全球一枝独秀。
展望2021年,中美贸易能否延续强势?拜登新政府上任之后,屡经波折的中美经贸关系又能否重回正轨?
中美贸易远超预期的背后
2020年疫情之下,中美贸易关系一改贸易摩擦下的低迷,表现远超市场预期。截至2020年11月,中美贸易规模达到524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高于中国进出口增速平均0.6%的水平。从出口占比看,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1—11月,中国对美出口累计达到4058亿美元,增速达到5.7%,远超同期中国出口2.5%的平均增速;分月度看,三季度中国对美出口增速超过20%,11月更是增长46.1%,创下历史单月最高水平。
在笔者看来,疫情之下中美贸易之所以逆势上涨,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美国调降了部分自华进口商品的关税。疫情暴发后,美国国内对防疫物资的需求大增,但由于美国缺乏本土生产能力,导致包括口罩、防护服、呼吸机、清洁消毒用品在内的防疫用品迅速陷入短缺。特朗普政府旋即紧急公布排除清单,将有关中国产品的关税全数免除;之后,美国政府又公布了更多批次的排除清单,将部分食品、化学品、日用品、电机也纳入免征范围。关税清零使得中国输美商品的“摩擦成本”显著降低,对贸易额构成提振。
二是美国财政政策支持国内消费需求迅速反弹。2020年6月以后,在《冠状病毒援助、救济、经济保障法案》(Coronavirus Aid,Relief,and Economic Security Act)和美联储天量宽松的强有力刺激下,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零售增速大幅反弹,房地产成交和汽车等耐用品销售尤其旺盛,带动房地产后周期消费品销售旺盛;但由于美国生产端仍然受到疫情制约,制造业生产指数同比维持负增长,导致对华电子设备、家居等相关需求大增。数据显示,中国家用电器、家具、灯具出口增速达到三到四成左右。
进入11月,美国疫情卷土重来,11、12月月均确诊为20万例,是三季度的4—5倍。在此背景下,美国的防疫用品需求反弹,织物、塑料、医疗仪器进口加速上升;同时,消费需求缺口进一步扩大叠加楼市火热延续,推动上述中国消费品出口全线上升。这也是11月份中国对美出口增速“上台阶”的原因。
三是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中方仍在尽最大努力履行中美贸易协定。自美进口方面,截至2020年11月,中国农产品采购达到规定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全年金额的67%,制成品采购达到51.7%,能源采购达到31.0%。虽然整体来看,2020年中方履行进度落后于贸易协定,但在疫情的巨大影响下,这一进度实际上是好于外界预期的。事实上,美方也认可中国在履行协议方面的努力。在笔者看来,这不仅归功于中国维护双边经贸关系、履行经贸协议的积极性,还得益于中国较早走出疫情,对于农产品和制成品的需求恢复较快。
2021年的中美贸易前景
上述分析凸显出美国对中国的依赖不容低估。尽管过去几年,高额关税对双边贸易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统计数据上,美国也被东盟和欧盟超过,滑落为中国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加征关税越高的商品贸易额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