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第1期
总第415期 2021年01月01日出版
2021年,中美经济的“镜像”表现(美国消费、中国生产)面临转换,中国势必更加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世界经济可能在2021年总体迎来恢复性增长,但也会伴随不容忽视的风险和困难。
2020年全球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跌宕起伏,使国际投资和贸易更为多变。由于东亚经济体较好地控制了疫情,因此经济修复进程也较快...
鉴于各经济体修复节奏的差异,不同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边际变化也会有所不同,全球货币政策将由普遍性的大宽松向着不同步的政策“退潮”转化。
拜登的贸易政策决定了中美经贸关系将从对抗逐步转为竞争+合作。中美经贸摩擦很难再有升级的可能。
中国金融双向开放将可为强化国内国际两大循环的良性互动构建新纽带,而人民币资产则可为金融开放奠定新支点。
下阶段,人民币国际化应以《建议》为方向指引,立足长远发展,服务于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以主动作为来应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人民币汇率复制2020年6月以来的强势行情难度很大,更可能是双边波动、宽幅震荡。
如果国际形势不进一步恶化,2021年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势应好于2020年,预计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实际吸收外资金额将保持年均约5%的小幅增长。
伴随着疫情期间的宏观“托底”政策、新兴科技创新动力和更为长期的数字化进程,经济结构的内在和自发调整势所必然,由此引发一系列经济学和经济政策思考。
资本项目管理部门将持续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并适当加快流出端改革的步伐;同时,把握好开放与安全的关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新版《指引》以每个业务生命周期对结构进行调整,在统筹便利化和防风险双重管理目标的同时,通过简政放权和规范流程,提高了办理业务的便利性。
在跨境信贷业务方面,《2020年版指引》对现行外债管理政策中部分内容进行了突破和优化,简化了跨境担保业务登记管理流程,同时首次将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纳入指引。
《2020年版指引》充分考虑了市场主体的实际情况,对部分重点、难点业务事项进行了细化,放宽了部分资本市场外汇业务要求,更便于市场主体的理解和操作。
中欧投资协定有利于促进中欧双向投资增长,提振世界经济,强化中欧经贸合作;对中国而言,在推动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将具有积极影响。
本轮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务冲击而非对竞争力的打击上。综合来看,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出口的财务影响不如想象中那么大。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不少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通过贴补政府支出,或抄底海外资产,或救助本地企业,增加了政府的财政韧性,也为应对危机提供了政策空间和抓手。
中美利差的长期决定性因素是中美两国的经济基本面差异。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会加剧中美利差的短期波动,但短期波动行情最终会回归于由中美经济基本面差异主导的长期走势中。
跨境支付业务的数字化,借GPI之东风在跨境汇款领域率先开启;贸易融资领域的数字化,也正在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向前迈进。
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结算方面,银行需要思考和探索如何为进口跨境电商平台提供更为合规、便捷、一体化的跨境金融服务。
信用证的各当事方应秉承审慎原则,在信用证的各个环节把控住风险,尽量避免单据遗失事件的发生;同时,应提前制定充分的应对措施,以在事件发生后,能将损失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