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来源:《中国外汇》2021年第1期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和跨境投资的较快增长,带动了人民币跨境流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认可度和影响力明显提高,人民币国际化了取得重要成就。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中美经贸摩擦等,引发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世界经济深度衰退,逆全球化思潮泛起,世界各国的发展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变数和挑战。我国审时度势,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明显增强的远景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进一步提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

本文站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和新发展阶段规划布局伊始的关键时点,对人民币国际化的11年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客观回溯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历程和现状,剖析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力与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下阶段如何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具体举措及政策建议。

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历程与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至今已有11个年头。总体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波动中前行:地域上,沿着周边化、区域化、全球化的趋势演进;功能上,作为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计价货币交互推进;使用范围上,逐步实现了从经常项目到资本项目、从贸易投资到金融交易、从企业到个人的更大范围拓展。然而,不同时段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演进速度和推动动力存在差异,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始于2009年的起步阶段,2010—2015年的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至今的稳步发展阶段。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举措涉及众多方面。本文从贸易、投资、离岸市场、国际交流与货币合作等维度,梳理出如下逻辑关系:从跨境贸易和投资结算打开突破口,向国际输出人民币流动性;通过离岸市场建设,促进人民币的境外交易与使用;通过放松证券投资管制,打通人民币境内外循环通道;通过国际合作拓展人民币使用场景,并通过货币合作调控对人民币流动性的需求。

一是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始于2009年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当年7月,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四市率先启动试点。随后试点范围不断扩大:2010年6月扩大至北京、天津等20个省市;2011年进一步扩大至全国。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也得到了较快增长(见图1)。

IMG_20210108_140629.jpg

二是推动人民币投资使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推动人民币在直接投资中的结算使用。伴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深入开展,境内机构使用人民币到境外投资(对外直接投资,ODI)的需求与日俱增,并于2010年开始试点,2011年允许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开展ODI人民币结算业务。与此同时,外国投资者使用人民币来华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FDI)业务,随着管理的规范也逐渐发展起来(见图2)。(2)通过放宽对证券投资的管制,促进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的使用。一方面,先后推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制度、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制度,并进一步取消QFII/RQFII投资额度及RQFII的试点国家和地区限制,近期又降低QFII/RQFII准入门槛并扩大投资范围,同时再次提高QDII额度。这些举措促进了跨境投资便利化的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相继建立“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内地与香港证券投资的互联互通机制,为两地投资者在规定范围内投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证券开辟通道。随着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境内股票、债券不断被纳入国际主流指数,人民币资产吸引力逐渐提高。

IMG_20210108_140634.jpg

三是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随着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与投资中使用的增多,非居民持有境外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增加,离岸人民币市场逐渐发展壮大。中国香港是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人民币存款规模于2014年12月达到峰值1万亿元(见图3),人民币贷款规模则于2016年9月达到峰值3074亿元,此后开始回落。

IMG_20210108_140639.jpg

四是推动国际交流与货币合作。我国深化拓展双边货币合作,与其他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开展货币互换合作。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已与3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我国还在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中,推动人民币国际使用。特别是2013年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人民币在周边国家使用、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提供了良好契机,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开始将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并将人民币资产纳入其外汇储备。2016年10月,人民币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功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里程碑事件。

与2015年相比,人民币在结算货币、交易货币、储备货币和计价货币等方面的国际化进展,部分相关指标有所回落,也有指标保持稳定或上升趋势。根据最新统计,人民币在主要国际支付货币中排名第六,全球份额为1.66%(见图4);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份额为4.3%,比2016年提升0.3个百分点;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资产中的占比上升至2.02%,创历史新高。此外,国际化期货品种扩容,已有原油、铁矿石、PTA期货和20号胶4个品种对外开放,铁矿石进口人民币计价结算也取得重要突破。

IMG_20210108_140643.jpg

近年来,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给全球贸易带来严重冲击,贸易项下的人民币使用难免受到影响,而资本项下的人民币使用却呈现了较好的增长趋势。截至2020年9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的人民币股票、债券资产规模分别达到2.75万亿元和2.98万亿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见图5)。这说明,人民币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贸易之外的其他领域。随着人民币使用需求的增长,为方便清算和结算,我国还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上线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目前,CIPS共有直接参与者41家,间接参与者1005家。

IMG_20210108_140653.jpg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